中国食品安全报讯(周一凡 记者李甜甜)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 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天津市食安委关于落实《意见》的相关要求,天津市武清区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高效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
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成立以区食安委主任、区长为组长的工作组,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推动。以区食安办为主体,成立区级“工作专班”,针对各阶段任务,明确要求和时间节点,集中研判基层问题,积极与市级工作专班对接。区领导定期听取建议汇报,适时调整方案部署,自上而下推动“两个责任”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分类指导,精准发力。武清区下辖镇街、园区30余个,食品经营主体达1.5万余家。针对时间紧、任务重、地区差异大等诸多特点,既做到总体把控,又注重分类指导。召开3次区、镇两级会议,明确各级职责和工作原则,从全局角度对“两责”措施落实开展培训。对工作任务较重的5个街道,建立“每日工作对接制度”,每日与街道食安办就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对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明确分工,合力攻坚。区食安办进行统筹协调,高效推进分级包保制度落实;各镇街市场监管所按照食品经营主体分级标准,将辖区内食品经营主体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经区食安办统一审定后推送至各镇街园区;各镇街园区进行再摸底、再确定。对停产、停业等不符合包保主体进行标注留底;对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等主体,在包保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对食品摊贩、“三小”食品行业进行留档备案。目前,已完成辖区1.5万余户食品经营主体分级工作,初步确定包保干部1千余人,包保干部培训、责任清单建立和承诺书签订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当中。
强化配置,落实包保。各镇街园区强化人员配置,对于主体相对集中、食品安全风险较小的经营主体,以工作落实为要求、以实际见效为标准,适度调整包保比例和包保人员;各镇街对辖区内难以区分社区归属的食品经营主体,原则上由镇街安排镇街部门干部包保;对于独立运营管理的开发区、食品经营主体较多的园区,由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参照包保层级进行包保。区分对待包保干部与包保主体的对应关系,提倡下级食品经营主体(C、D级)由上一级层级干部(镇级干部)进行提级包保,推动学校食堂、托幼机构食堂等重点行业重点包保。
接下来,武清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细化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全力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见效,为“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