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作为贵州省‘头雁’学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受系统化培育,通过‘头雁’培育,深化了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让我的发展观念得到了更新,发展思维得到了拓展,特别是对‘头雁’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仁怀市和瑞农业酱香牛养殖基地负责人、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期“头雁”学员杨会乾说。
杨会乾曾是一名小学教师,2020年,响应国家政策,离岗返乡创业。杨会乾怀揣着带领百姓致富的梦想回到家乡蔺田村,几经考察,发现贵州省仁怀市每年酿酒剩下的酒糟是饲养牛的最佳饲料,酒糟价格便宜,不仅降低了养牛成本,还能增强牛的抗病能力。于是,杨会乾投资了900余万元建成了酱香牛养殖基地,还利用发酵床处理粪污,实现粪污零排放。
通过不断发展,基地现存栏第四代西门塔尔牛200余头,产值达500余万元,实现净利润80万元。为充分发挥基地联农带农作用,杨会乾积极动员周边群众加入养牛行业,主动承诺帮助他们提供酒糟、饲料和技术等支持。目前,已有23户农户加入杨会乾的酱香牛养殖,农户存栏已达到120余头,产值300万余元。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上交村集体经济达47万余元。
为更好地发挥“头雁”示范引领作用,杨会乾拟投资3600万元建设酱香牛养殖小区,项目建成后可存栏养牛3000头,通过集中的技术管理、粪污管理、饲养管理、采购与销售管理等运营模式,吸纳村里更多的农户加入酱香牛养殖,帮助群众降低风险,增加收入。
针对有养牛意愿并缺乏资金的整村脱贫户,基地为其担保向银行贷款购牛,为他们提供饲料、技术、营销服务等帮助,发展壮大牛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同时不断拓宽牛配套产业业务,完善牛肉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大与市场主体沟通对接,搭建养牛基地与终端消费链接机制,稳定市场价格,扩大利润空间。
从一个养牛门外汉,变成一个了解牛、会养牛的“牛专家”。为此,杨会乾付出了不少努力,曾多次前往省内大型肉牛养殖场,学习先进养殖技术,自己也常常看书钻研,通过长期的努力,琢磨出一套自己的养殖经验,成为蔺田村的乡村振兴指导员。
“振兴乡村是‘头雁’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头雁’,我将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发扬好‘头雁’精神,积极探索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路径,不断做强乡村牛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杨会乾表示,将做好百姓的“排头兵”,带着百姓共致富。
杨会乾秉承着一人富不算富,杨会乾坚守“群众富,才算富”的信念,不仅在技术上给予有意加入养牛产业的村民们支持,还帮助他们打通销售渠道。当养殖户向杨会乾请教肉牛养殖技术时,他总是慷慨分享,并提供无偿的技术服务。在杨会乾的带动下,蔺田村现有养殖户21户,养殖肉牛235头,户均养殖10头以上,户均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带动周边村民32户,增加农户收入达100万余元。
杨会乾深知,作为贵州省的“头雁”,他的责任远不止于个人的成功和财富。他的使命是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他坚信,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可以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迈向繁荣。面对已取得的成绩,杨会乾并未止步,而是将所学的新知识无私地分享给他人,通过产业合作帮助更多百姓共同致富。杨会乾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头雁”的领航精神,与大家共创辉煌,共同开启了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张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