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袁梦葳 记者程伯全)近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时炜带队到彭州调研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实地走访传统食品生产企业,为彭州市小作坊规范化、特色化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调研组首先到彭州市逸珂肠衣厂,参观新旧厂房对比,重点检查肠衣加工流程、卫生标准及市场运营情况。针对肠衣生产中的病媒生物防控、潮湿环境霉菌治理等关键环节,调研组提出专业化整改建议。随后,在丽春镇立新滴窝酱油坊,调研组对非遗传统酱油手工酿造技艺表示赞赏,并指出,小作坊在保留古法酿造的同时,需优化功能区间布局、加强异物防控,实现“技艺传承”与“安全升级”双赢。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听取了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小作坊治理工作汇报。截至目前,彭州市有食品小作坊240家,涵盖百姓日常消费的各类传统食品。针对小作坊普遍存在的规模小、设备简陋、管理薄弱等问题,彭州市创新推出“精、特、美”培育计划,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行业整体升级。经过前期宣传动员和改造升级,27家完成硬件改造、制度完善的小作坊申报首批培育对象。
针对下一步工作举措,调研组指出,小作坊关系大民生,可结合地方特色,将酱油、糕点等特色食品,以“一坊一策”推进改造,同时建立“线上+线下”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让传统美食在安全规范中传承创新,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