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秦巧 记者程伯全)为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要求,中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查办案件、系统整治、以案普法”三位一体思路,聚焦农村市场薄弱环节,强化部门联动、推动社会共治,多措并举整治农村食品“假冒伪劣”顽疾。
以案为锚,严打违法犯罪行为。聚焦食品批发店、网红餐饮店、经营示范店、冻库等高风险食品经营单位,重点检查农村食品经营主体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查看食品经营主体证照公示、经营过程控制、食材运输储存、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是否符合规范,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原料污染、“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及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农村食品“假冒伪劣”案件64起,形成强有力的违法震慑。
以案促治,系统排查风险隐患。紧盯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多小散”特点,深入农村地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经营店、校园周边食杂店、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将群众日常消费量大、安全风险高的食用植物油、饮料、酒类、调味品、乳制品、肉制品等列为重中之重,对农村散装白酒、露天调味品、自制饮品等高风险品类进行“回头看”和拉网式排查,开展“你点我检”活动2次。深挖问题链条,“向上溯源”重点核查供货商资质及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确保来源可溯,“向下追踪”则对涉案食品实施流向清查,督促经营者落实召回、下架等措施,有效压紧压实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以案说法,科普食品安全常识。结合农村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食品经营户和村民讲解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及辨别技巧,现场指导经营户建立规范的进货查验制度,切实提升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素养。借助案件查办契机,通过融媒体中心、设置咨询点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典型案例,引导群众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向消费者普及相关维权途径,引导消费者向12315或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有效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食品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