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廖俊杰)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构建"区局统筹、所队联动、全民参与"的立体化监管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农村地区制售"三无"食品、假冒名牌、过期变质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19个市场监管所及公安、农业等部门力量,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针对农贸市场、乡村民宿、流动摊贩等重点区域制定差异化监管措施,并通过"智慧监管"平台整合全区食品经营主体信息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0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500余家次,查验经营资质督促经营问题单位限期整改,规范索证索票制度落实,积极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创新"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检查出的高风险单位实施重点监控。
7月29日在兴隆镇,该镇市场监管所联合辖区派出所开展"利剑"专项行动,对农贸市场、食品经营和餐饮服务单位进行突击检查,严把生鲜肉品"两证两章"源头关。此次联合检查行动共张贴食品安全宣传画1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4条,检查食品经营户10家、餐饮单位3家,发现问题2处,均已现场责令整改,同步开展普法宣传,张贴宣传画、悬挂警示横幅。
(图为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
为构建共治格局,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食品安全进乡村"系列活动,通过"三个一"工程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并建立有奖举报制度,今年已处理农村食品安全投诉79件。组建由乡村厨师、村干部等基层力量"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同时建立三项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推行"网格化+数字化"监管模式,建立农村食品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与四川邻水、广安等地签订跨区域协作协议构建川渝边界食品安全联防联控体系。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专项整治成果,计划年内完成全区农村食品经营单位规范化建设全覆盖,着力构建"源头可控、过程可溯、风险可防"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图为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社区公示栏张贴食品安全宣传画,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居民普及假冒伪劣食品识别技巧及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