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重庆市南岸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夏秋季餐饮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多方协同护安全

2025-08-15 15:36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卢妍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陈阳)当前正值夏末秋初,高温高湿天气持续,导致餐饮食品安全风险显著加剧。为有效防范食源性疾病发生,重庆市南岸区市场监管局特发布风险提示,明确各方责任与防控要点,为公众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一、高温高湿致风险升级

高温高湿的环境为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易在肉类、海鲜、凉拌类食品中快速增殖,一旦食用,极易引发呕吐、腹泻等食源性疾病症状。同时,蔬果、畜禽肉等食材在高温环境下腐败变质的进程加快,由此产生的生物毒素具有极强的危害性。此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加热不彻底等不规范操作行为,更是构成群体性食源性事件的主要诱因。

二、消费者做好 “四查四防”

采购查验:应选择证照齐全的经营场所采购食品,严格核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识信息,坚决拒绝购买包装破损、感官异常及来源不明的食材。

储存防范:严格执行生熟食品分区存放,按照食品标签标注的储存条件进行存放。定期对冰箱进行清理,及时清除过期或变质的食品,防止交叉污染。

就餐规范:外出就餐时,应优先选择环境卫生整洁的餐饮单位,重点关注地面是否无垃圾污渍、桌面是否清洁、餐具摆放是否规范等情况。

外卖查验:通过正规的外卖平台点餐,仔细核对商家的资质信息。接收外卖时,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和 “外卖封签” 的有效性,若发现问题,需及时留存相关证据并向商家或平台投诉。

三、经营者落实 “四控” 管理

源头管控:建立健全供应商资质审查机制,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做好索证索票工作并留存相关资料,确保每批次产品来源可追溯。严禁采购和使用违禁原料及不合格食材。

过程控制:实施色标管理,将生熟食品加工工具(刀具、案板、容器等)严格分置、专人专用。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加工食品,确保食物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 70℃。凉拌食品需在专用操作间(区)制作,操作人员要规范操作,并严格遵守专间(区)的管理规定。

人员管控: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执行每日健康晨检制度。若发现从业人员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应立即将其调离工作岗位,待其治愈并持有效健康证明后方可返岗。

留样监控: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医疗机构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以及承办大型宴席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必须按规定对每餐次供应的食品进行留样。留样食品每份不少于 125 克,应盛放于经清洗消毒的专用容器内,在专用留样冰箱中冷藏保存 48 小时以上,并如实记录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信息。

四、规范应急处置流程

消费者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立即就医并留存证据,通过 12345 或 12315 投诉。经营者发现问题需停售涉事食品、封存物品、保护现场,2小时内报监管部门,协助调查不隐瞒。

该局将加大夏秋季餐饮食品安全的抽检与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共同守护夏秋季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