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曦月)为深入贯彻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压实食品经营单位主体责任,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紧盯辖区抽检不合格问题,通过“智慧监管+行刑衔接+部门协同”模式,多角度广范围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智慧监管,提升全链条管控水平。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深化"渝溯源"平台的深度应用,积极动员辖区内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重点食品溯源系统,特别是对于猪肉、毛肚、火锅底料、食盐、冷冻饮品、酒类产品、乳制品7个重点品种的生产经营主体。重点加强高风险食品的靶向监管,通过增加巡查频次和抽检批次,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大幅提升监督抽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督导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履行入场查验制度,严格执行每日入场农产品10%的快速检测和每月全覆盖检测的双重机制,对检测不合格产品立即启动下架、召回、销毁等处置程序,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形成闭环管理。
深化行刑衔接,推动精准化帮扶治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分级分类查处机制,对情节严重、造成危害的违法行为实施严处,通过典型案例公示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确保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依法查办。针对多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监管+服务"模式,集中监管、执法、检验及行业专家等资源“把诊问脉”,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指导,组织约谈,帮助企业查找分析问题根源,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健全部门协同,构建共治格局。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监管数据的实时交互和风险信息的及时预警。推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商务部门、邮政管理部门、海关、公会等多部门协同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范建立内部举报受理、核查、奖励等制度流程规范。"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多维度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制度知晓度,确保直达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塑造负责人的“内部守护者”形象,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传递“主动报告受奖励、及时止损利发展”的鲜明形象,形成部门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共治共享新格局。
下一步,该局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持续帮扶企业完善长线管理体系,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控”转型升级。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