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若琳 记者陈家华) 央视3·15晚会报道了一批食品、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3月16日,漳州市龙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火速组织执法力量,积极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护航放心消费,提振人民群众消费信心。
此次行动,龙海区市场监管局以“3·15”晚会曝光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加大问题排查整治力度,清理纠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消除安全隐患,督促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服务升级,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检查现场 图片来源:漳州市龙海区市场监管局
把紧产品“流通关”。针对3·15晚会中曝光的阜阳市春天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生产的“梅菜扣肉”涉嫌使用“糟头肉”制作预制菜情况,龙海区市场监管局各基层监管所立即深入辖区的商超、食品批发商、食杂店、餐饮店等食品经营主体开展排查,重点关注其是否销售、使用该产品。同时,对经营主体进货台账、销货台账进行对照,严查进销货台账不统一、私自分装、私自调和、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
拧紧消防“安全栓”。龙海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深入辖区消防产品经营点,严格按照《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和《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重点对消火栓、灭火器、消防应急灯具、消防水带、水枪等消防产品进行检查,详细查看相关消防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技术鉴定证书、型式检验报告等市场准入证明资料,并按照相关标准对消防产品的外观标识、结构部件、材料、性能参数等进行现场测量判定。检查人员还向各单位负责人明确指出销售、使用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危害性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盯紧“菜篮子”安全。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及肉制品等肉类产品为重点产品,以农贸市场、肉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等为重点对象,采取监督检查、明察暗访、抽检监测等方式,深挖违法犯罪源头线索。重点突出查验生产经营者使用的肉类产品是否严格落实索取“两证”,严厉查处生产销售来源不明、无检验检疫证明、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及肉制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生产经营者强化自律意识,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等管理制度,严把进货质量和销售关口,从源头杜绝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肉类产品进入市场。
接下来,龙海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安全中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的监督检查频次,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进一步规范从业者生产经营行为,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开展全环节全链条安全监管工作,把消费者权益保护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