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通山县“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巡展】王武星:荒岛种出“致富果”

2025-09-11 12:2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成春生 孙涛 记者胡毅)在湖北省通山县有一位田园创业“急先锋”,他7年坚守终迎来丰收盛景;他是水果零售“新势力”,自产自销让“金宏水果”香飘内外;他是乡村振兴“追光者”,放弃都市生活返乡回报桑梓——他就是通山县金宏水果店、金宏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武星。

从2018年放弃广东红火的电商生意返乡,到如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柚子小哥”,这位1988年出生的通山汉子,用七年时光在荒山上开辟出一片丰收天地,书写了一段饱含孝心与担当的创业故事。

承父志,年少便有创业心

王武星的创业基因,离不开父亲的言传身教。出生于通山县大路乡犀港村的他,从小就看着父亲“闲不住”——干过碎石场,当过村支书,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为村民服务,父亲一辈子都在艰苦奋斗,步履不停。“父亲常说,人活着就要有奔头,不能怕吃苦。”耳濡目染下,王武星从小就养成了思维敏捷、敢闯敢干的性格,心里早早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2012年,大学毕业的王武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南下广东追寻梦想。在东莞一家公司,他从事CAD机械制图工作,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很快让他感到枯燥厌倦。“我骨子里就不是能安于现状的人,总想着做点不一样的事。”在女友的鼓励下,闲不住的王武星毅然辞职,于2014年投身电子商务领域,在线上卖女装、做进出口贸易。凭借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和踏实肯干的劲头,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高峰期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年少的创业梦在都市里初显成效。

为尽孝,毅然返乡接下“烂摊子”

就在王武星计划围绕电商大展宏图时,2018年的一通父亲的电话,打乱了他的人生规划。彼时,父亲在80多公里外的燕厦乡金坑村承包了一片果园,可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农场连年亏损,老人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电话里父亲的声音很疲惫,我知道他撑得很难。”想起父亲一辈子的奔波劳碌,王武星心里不是滋味,他没有丝毫犹豫,决定放弃已经步入正轨的电商生意,携妻子返乡助父。

“回乡创业,一方面是为了尽孝,不想让老父亲再这么操劳;另一方面,我对农业种植也挺感兴趣,能为家乡的发展出点力,也是件有意义的事。”谈及返乡初衷,王武星的眼神格外坚定。刚回到果园时,他还是个对种植一窍不通的“都市白领”,但他没有退缩,一头扎进农场:跟着父亲开荒种树、修路建园,亲手锄草剪枝、灌溉施肥,从分辨果树品种到掌握施肥时机,他一点点摸索,一步步学习,皮肤被晒得黝黑,双手磨出了厚茧,彻底从“电商精英”变成了地道的“果园汉子”。

破困境,科技与坚守点亮希望

返乡创业的路,远比王武星想象的更艰难。他深知,仅凭热情和体力远远不够,必须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管理果园。为此,他率先进行品种改良,筛选出适合临湖荒岛环境的果苗;引入果苗高位嫁接、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等先进技术,让果树生长更高效;还自费采购农用无人机,用于施肥打药,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节省了人力成本。这些新观念、新技术的落地,让果树的存活挂果率大幅提升。

然而,大自然的考验接踵而至。2019年,通山县遭遇大旱,由于缺乏抗旱经验,果园里已经挂果的柚子、脐橙一夜之间损失超过50%,掉果达6000多斤;2020年底,昼夜温差骤大,因防冻技术不成熟,果树冻伤冻死率超过90%,一年的辛苦几乎付诸东流,直接损失达300多万元。“站在果园里,看着一棵棵枯萎的果树,我和父亲都忍不住掉眼泪,那种心疼和无助,这辈子都忘不了。”王武星回忆道。

但挫折没有击垮这位倔强的创业者。痛定思痛后,他更加注重技术学习:一方面主动联系县农业农村部门的专家,定期邀请他们到果园指导;另一方面,购买了大量果园管理、防冻防旱的书籍,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反复琢磨病虫害防治、防寒防冻的技巧。那段时间,他每天清晨6点就到果园劳动,观察果树生长规律,记录土壤湿度、气温变化;夏天顶着烈日施肥打药、锄草灌溉,皮肤晒脱了一层又一层;冬天冒着寒风给上万棵果树涂白防冻,手冻得通红也不停歇。一年有 360天,他像“钉子”一样,钉在了果园里,用汗水和坚持一点点改善果园的状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22年起,王武星的果园管理技术日益精进,防虫防害、防潮防旱能力显著提升,500多亩果园终于迎来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今,果园年产柚子15万斤、脐橙10万斤、李子3万斤,还有杨梅等其他水果几万斤,曾经的荒山荒岛,彻底披上了生机勃勃的绿装。

拓销路,多管齐下打开市场

果树丰产了,如何把水果卖出去、卖上好价钱,成了王武星新的思考方向。凭借过往的电商经验和对市场的洞察力,他摸索出了一套“多管齐下”的销售模式:一是主动对接县内县外大型商超,建立长期供货合作;二是在县城开办金宏水果店,实现“自产自销”,减少中间环节;三是重拾电商老本行,通过抖音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线上销售,让水果走出大山;四是推出“亲子采摘”“周末体验”活动,吸引周边市民和亲戚朋友上门采摘,既增加了销量,又提升了果园的知名度。

在这套销售模式的推动下,王武星种植的水果基本不愁销路,甚至还有精力帮周边其他果园代收代卖。2023-2024年,他的水果销售额达到400万元,不仅实现了个人创业的成功,还带动了当地果农增收。

怀感恩,砥砺前行再启新程

王武星坦言,他的创业之路并非孤军奋战。这些年来,县农业农村部门为他提供了产业项目扶持和技术指导,帮助他解决种植难题;当地乡政府和村委会积极帮他对接销售渠道,协助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还组织知识产权和品牌维护培训,为他的事业保驾护航。“没有这些部门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谈及这些,王武星满是感激。

七年磨一剑,从对果园管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如今能熟练应对各种种植难题的“半个专家”,王武星对创业、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农业创业确实是‘望天收’的苦行当,受天气、环境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但只要坚持下去,用科学技术武装自己,既要苦干实干,又能善作善为,就一定会迎来收获。”

如今,站在郁郁葱葱的果园里,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王武星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他说,未来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优质水果品种,打造属于自己的水果品牌,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一起在这片热土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田园梦”。这位从都市返乡的创业者,正用自己的坚守与智慧,在通山的绿水青山间,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农民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