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李黎)本期“食”话实说邀请省食药安委食品安全专委会委员、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潘磊庆,走进盐城市建湖县,探访这道传统美食如何以“坚守”为核心,成就经久不衰的“冠军”品质。
一、水润莲藕凝玉粉,匠心手作承古法
建湖藕粉圆子历史源远流长,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超过二百年的历史。如今,它已成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登上了央视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向全国观众展现出其独特魅力。
建湖藕粉圆子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以当地特产“九孔浅水藕”制成的藕粉作为外皮,内裹桂花、芝麻、桃仁等多种馅料,形成了其外形晶莹剔透、口感软糯清甜、馅料清甜爽口的独特风味。其传统制作工艺堪称一门精妙的指尖艺术,过程分为备料、搓馅、烫制、做汤四道工序,整个过程完全依靠匠人的手感与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湖藕粉圆子虽在部分生产环节引入现代化设备,但核心制作技艺仍以手工为主。不少老字号匠人依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古法制作,他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记忆的活态载体,通过口传心授,将这份匠心传递给下一代。
潘磊庆表示,藕粉圆子这种传统美食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它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象征。而在这份传承与守护中,食品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和基石。老字号匠人们的坚守难能可贵,他们对食材的敬畏、对工艺的严谨,本身就蕴含着对食品安全的承诺。
二、守正创新促发展,传统工艺焕新生
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建湖藕粉圆子产业也在积极探索符合现代生产需求的发展路径。
某企业生产车间内,虽配备有辅助性设备以便提升效率与卫生标准,但核心工艺仍延续传统“滚粉法”,手工制作的主导地位始终未变。
企业负责人介绍:“我们坚持精选优质藕粉和馅心原料,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同时注重改良馅料配方,减少用糖,以更符合现代健康需求。除了传统馅料,也会尝试融入其他食材,如红豆沙、猪肉、荠菜等,创造出更多元的口味选择。”
据了解,2023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藕粉圆》(DBS 32/020—2023)正式实施,为这一传统美食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潘磊庆指出,传统手工艺是文化瑰宝,而适度的标准化管理有助于实现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平衡。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辅助设备的使用,关键在于保留藕粉圆子“外滑内糯、甜而不腻”的独特口感与品质内涵。
三、观色察形辨优劣,健康品尝有讲究
建湖藕粉圆子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它融合了藕粉、芝麻、核桃的健康益处,具有高营养价值。藕粉作为其主要成分,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
潘磊庆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和食用藕粉圆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挑选包装完整且带有SC标识的产品,同时留意查看生产日期;优质的藕粉圆子颗粒应均匀一致,煮制后呈现晶莹剔透的状态,口感软糯且不粘牙;每日食用量以8~10颗为佳,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择无糖款式;可搭配枸杞、桂花等一同煮制,既能增添风味,又能平衡营养;冷冻产品需彻底加热后再食用,要确保中心温度达到标准。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