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节气。处暑到来意味着酷夏逐渐转为凉秋,日夜温差较大,公众应如何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聚焦处暑时节养生保健、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科学运动等有关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22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今年9月1日是我国第19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谢杨建议,大家把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点滴中,饮食方面注意减盐、减油、减糖,运动方面养成长期锻炼和户外活动的习惯,使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随着天气向秋季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血糖水平?该如何调整以保持一个正常的血糖状态?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血糖状态有很大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毕宇芳建议,大家能够规律饮食,在饮食过程当中保持营养的平衡,尽可能增加一些全谷物、杂豆类的摄入,但尽可能减少精加工谷物、糖类、盐类和油脂类的摄入。此外,要尽可能地规律运动,不要在睡前食入过多含糖的食物或者饮料。
是不是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了?专家解释:人体血糖是否能够控制好,除了空腹血糖之外,还要关注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的指标,来管理好血糖。“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讲,血糖的管理非常重要,除了血糖管理之外,需要的是多因素、全方位的共同管理。”专家表示。
处暑时节,容易出现秋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许云在会上说,对于痰湿型秋乏人群,容易出现一些腹型的肥胖,比较容易困倦。推荐这类人群食用一些枇杷、萝卜、陈皮、茯苓,可以健脾化湿,应对秋乏。
“对于孩子来讲,提醒一下,不推荐孩子服用或者饮用更多功能性的提神饮料。”许云解释,因为这些饮料,大部分都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咖啡因大量的服用,可能会导致孩子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还容易影响孩子们的神经和骨骼的发育。
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重视健康体重管理,一些不良商家或者网络营销号,假借“健康体重管理”兜售减肥“神药”、假药和渠道不明的处方药,有的甚至误导未成年人追求不切实际的减重效果,曲解了健康体重的本意,严重损害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健康体重管理最有效、安全的方式就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