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大学的校园里,一场关于饮食健康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吉林省淇香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吉林大学后勤集团下属的餐饮服务企业,其经营的校园档口积极响应学校“少油少盐”行动,为师生们的健康饮食保驾护航,其中健康餐受到了广泛欢迎。
在吉林大学,学生们若想在面条类等窗口吃到“少油少盐”的食物,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点餐时,直接向档口工作人员说明需求,如“清汤面,少放盐和油”,校园餐饮通常会尽量满足这类合理要求。对于因健康管理等需求而长期需要低盐低油饮食的学生,可联系档口负责人协商定制化服务。
校园餐饮在健康选择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食堂设置了“低脂少盐”的健康档口标识,方便师生识别。部分档口还提供自助调料台,像辣椒油、酱油等调料供大家自选,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健康需求调整用量。
吉林大学设立“少油少盐”健康饮食窗口,这一举措不仅是高校对学生健康管理的创新实践,更反映出当代青年健康意识的提升,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少油少盐”健康饮食窗口日均接待量达300人次以上,这一数据充分表明校园内存在着稳定的健康饮食需求。学生调研结果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食堂传统菜品“过油过咸”。该窗口尤其受到健身群体和有慢性病的学生的青睐。
健康饮食窗口的菜品设计颇具特点。在烹饪方式上,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营养。盐量控制在每日推荐摄入量的1/3以内,食用油使用量较以往减少50%,通过合理搭配保留了食材的原味。
在运营方面,该窗口也有不少创新之处。聘请营养师参与菜单设计,让菜品在健康的基础上更具科学性。每餐都标注营养成分表,便于学生了解摄入的营养情况。采用智能餐盘自动计算摄入量,与校医院合作开展饮食健康监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饮食健康。
这一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准把握了Z世代对“健康与效率并重”的餐饮需求。试点3个月后,参与学生的体检指标改善率达42%,同时还带动了其他窗口改良菜品,推出“轻食版”传统菜,校园内还形成了健康饮食社团等衍生组织。
未来,若能添加智能点餐系统,进一步优化个性化营养方案,同时注意保持菜品口味的多样性,避免陷入健康与美味对立的误区,相信这一模式会发展得更好。高校食堂作为特殊的餐饮场景,在培养年轻人健康饮食习惯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吉林大学的这一实践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徐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