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营养作为贯穿生命全周期的重要因素,在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患者康复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近日,由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临床营养分会、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主办的2025营养与慢病防控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召开。围绕营养与慢性病防控的现状、进展和前景,众多专家展开了讨论。
合理营养贯穿全程
调查显示,不合理膳食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学者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的一篇文章指出,2018年我国居民中归因于不合理膳食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有154万人,全谷物和水果摄入不足是我国居民发生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死亡的主要膳食危险因素。
营养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措施,对于降低疾病风险、延长预期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实施精准分层管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营养应贯穿慢性病预防、治疗和患者康复的全过程。”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有关专家指出,营养作为慢性病发生的“上游”调控因素,通过调节个体生理机制直接影响慢性病进展。从公共卫生三级预防策略来看,合理营养是慢性病一级预防、降低疾病风险的关键措施,而营养干预是慢性病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重要支撑,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致残致死率。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营养相关慢性病的营养防治,制定完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癌症等慢性病的临床营养干预指南。
以高血压为例,专家指出,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等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基于我国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多项研究证明,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不足可引起血压升高,少吃钠、多摄入钾可有效降低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孙宁玲表示,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基础,应贯穿全程,其中合理营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膳食管理及盐摄入管理方面,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可选择低钠盐等。
2024年发布的《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指出,我国居民每日钠摄入量4431毫克,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2倍多,而钾摄入量1932毫克,约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一半。“目前亟需寻找行之有效且可大范围推广的公共卫生策略。为此,《指南》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低钠盐的相关科学研究证据,并对低钠盐的推广使用给出合理推荐,以指导相关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正确使用低钠盐。”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武阳丰介绍,《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中老年人群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群可考虑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此外,肾功能不全患者如使用低钠盐需遵循专科医生建议,高钾血症患者不宜使用低钠盐。
“食养是良医”显力量
在营养与疾病防治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食养、食疗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热点话题。“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治疗膳食和营养支持能为疾病治疗提供支持。”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食养是良医”的观点与中医“药食同源”一脉相承。
“食养、食疗是根据人体营养需要、身体状况及代谢特点等,科学选择食物及食药物质,通过设计膳食和适宜的烹饪方法,来维持和改善机体功能,达到强身健体和疗疾祛病的目的。”杨月欣介绍,当前,现代医学、营养学和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正在不断融合,已有人群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了食养、食疗的作用和效果。新时代食养、食疗呈现出证据基础强、指标清晰、可定性定量、资源丰富、临床可应用等特征。
其中,“合理膳食、因病施膳”是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的核心。“医务人员应总结现有经验,重视食养、食疗的应用,做到因病施膳、辨证施膳,探索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的食养、食疗方案,提高诊疗的效果,进一步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杨月欣说。
针对成人高脂血症、成人高血压、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成人糖尿病、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成人及儿童青少年肥胖、成人慢性肾脏病等,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发布了针对性的食养指南。杨月欣介绍,指南旨在鼓励相关人员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营养指导人员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积极运用指南,帮助患者预防和改善相关慢性病。
在肿瘤治疗领域,越来越多人看到了营养的力量。多年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营养学系主任石汉平时常将“营养治疗是疾病的一线治疗”的说法挂在嘴边,这与他常年在肿瘤治疗一线的经历密不可分。“营养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据统计,我国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石汉平表示,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我国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与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长、生活质量有直接关系。要及时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
作为人体“解毒中心”,肝脏参与所有核心代谢过程。在肝脏相关疾病治疗中,营养治疗更是关键环节。“慢性肝病将导致主要微量营养素缺乏。肝硬化会降低肝脏处理血液、代谢营养物质和过滤毒素的能力。而随着肝硬化病情恶化,肝脏会开始衰竭,原有功能迅速降低,导致营养不良。为此,肝硬化营养治疗在支持肝功能和应对伴随疾病进展的代谢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介绍,针对所有肝硬化患者(无论病因或严重程度如何),都应进行营养不良筛查,全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尽早识别和治疗微量营养素缺乏症。
共同营造良好氛围
营养干预与慢性病防控既是研究课题,也是民生工程。专家指出,既要关注疾病的精准营养干预,也要重视基层的基础营养保障,更要做好营养相关的支持性环境建设和科普宣教,充分发挥智慧化手段,营造良好氛围。
倡议医疗机构积极打造营养健康科普阵地,传播健康膳食知识与技能;倡议厨师在烹饪过程中注意烹饪技巧、控制盐油糖添加量,让菜品既美味又健康;倡议食品生产企业优化食品生产工艺与流程,食品销售企业加强健康食品合理摆放、标识、宣传;倡议企事业单位积极创建健康工作环境,加强健康驿站、健康餐厅、健康超市建设……研讨会上,中国烹饪协会、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以及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负责人面向全社会共同发起“健康餐厅健康超市健康体重全民行动倡议”。
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里,一家便民超市悄然升级为健康食品超市,为患者、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提供更健康的饮食选择。记者看到,该超市设置了“三减”食品专柜,在调味品区域有低钠盐、低钠酱油、低钠豆瓣酱等产品,在饮料专区有一系列低糖、无糖饮品,食品类专区以多元产品提供健康饮食新选择。不远处,还有控油壶、食物秤、限盐勺等健康生活工具。
步入该院的智慧餐厅,桌面的营养膳食盘和膳食建议桌牌引起了众人关注。在每个菜品的显示屏上,均显示了该菜品名称以及每100克该菜品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数据。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智慧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用餐者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绑定餐盘,可将个人数据上传至云端;可以通过智慧餐厅小程序,查看每餐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情况,实现科学饮食管理;自动称重功能可实现按克重精确取餐,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助力健康体重管理。此外,该院还为相关患者提供营养餐和针对性饮食建议,患者在床头即可扫描二维码订餐。
进一步实现慢性病防控“营养先行”,需要久久为功。“如何将最前沿的营养科学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有效的防控策略,如何运用智慧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健康体重管理和营养管理的精准性和依从性,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更完善的慢性病防控体系……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山东省康复中心)院长马吉祥说,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攻关和转化,营造全社会关注健康饮食、健康消费、健康体重的良好氛围。(段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