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孩子的吃饭问题堪称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自认“为孩子好”的喂养习惯,可能正在悄悄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用科学方式,为孩子撑起健康保护伞。
儿童肥胖:遗传、饮食与习惯的三重影响
近年来,肥胖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发生与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葛智文介绍,首先要考虑遗传因素,这是儿童肥胖的重要诱因之一;其次从生活方式来看,部分家庭存在过度喂养的情况,总担心孩子没吃饱而强迫进食,再加上秋冬天天气寒冷,孩子户外活动量明显减少,热量消耗不足,这些都会导致孩子超重肥胖。
除了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市面上部分儿童食品和饮料也在悄悄推高儿童肥胖风险。很多所谓的“儿童食品”,本质上是高热量、高油、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这类食物口感诱人但营养单一,孩子摄入过多容易造成热量超标,长期累积便可能引发肥胖问题。
关键营养素:维生素D与膳食纤维别忽视
科学喂养是孩子成长的健康保障,但有一些关键营养素的摄入常常被家长忽略,快来看看你家孩子的营养素摄入是否达标?
很多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身高发育,认为补钙是核心。但专家提醒,补钙的同时,必须摄入足量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钙的有效吸收与利用,否则补再多钙也难以发挥作用。葛智文表示,孩子从出生起,就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在18岁之前,每天可按400IU的剂量坚持补充,这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膳食纤维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专家强调,膳食纤维能帮助孩子控制体重、稳定餐后血糖,还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其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天然食物。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这些食物,才能保证膳食纤维的充足摄入。
常见喂养误区:这些“坑”家长别再踩
儿童喂养中,很多家长秉持的“经验之谈”其实暗藏误区,比如“孩子要多喝汤,营养精华都在汤里”“不吃蔬菜可以用水果代替”等说法,到底是否科学?
针对“喝汤补营养”的说法,葛智文解释,汤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其次是溶解在水中的脂肪、嘌呤等物质,而肉类中含有的优质蛋白质、铁、锌等核心营养素,大多仍保留在肉中并未析出。孩子偶尔想喝汤没问题,但一定要控制量,避免因喝汤过多影响正餐食欲,更不能只喝汤不吃肉,否则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关于“水果代替蔬菜”的常见认知,葛智文明确表示不可行。水果的含糖量通常高于蔬菜,且像深绿色蔬菜中富含的钙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很多水果中含量较低。如果孩子本就不爱吃蔬菜,长期用水果替代,不仅无法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还会让孩子习惯水果的酸甜口感,更难接受蔬菜的味道,形成恶性循环。
还有一种误区是“婴幼儿不喜欢喝奶可以用辅食代替”。对此,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丁瑛雪建议,孩子添加辅食后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脑发育和身体组织构建都需要大量蛋白质,而奶能提供丰富且易吸收的营养。一岁以前必须保证充足奶量,才能支撑生长需求;即便到了一岁至三岁,每天奶量也应维持在500毫升左右,不能随意用辅食替代。
科学喂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避开喂养误区、补足关键营养、养成良好饮食与生活习惯,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少走健康弯路,真正为他们的未来筑牢健康根基。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