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张毓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家深耕西北大地二十余年的企业,以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为双轮驱动,书写着中国粮油产业的深刻变革。凭借技术创新与执着坚守,江河源让“为人类奉献健康食品”的核心价值观,在雪域高原绽放出独特光彩。
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
走进江河源公司的生产基地,仿佛步入一个“粮油科技博物馆”。在这里,传统榨油工艺与现代技术实现了完美交融。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油菜籽光电蒸炒技术,通过精准的光谱分析,让每一粒油菜籽都能达到最佳蒸炒状态。”在生产车间,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辉智向记者介绍公司的创新成果。令人惊叹的是,这家地处西北的企业,已在多个细分技术领域走在行业前列。从油菜籽智能分级到植物油无菌灌装,从微波钝化到远红外精准控制,18项油菜籽加工核心技术、17项国家专利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深水区的不懈探索。
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凝聚着江河源人的智慧与汗水。更可贵的是,这些创新并未止步于实验室,而是切实转化为六大系列新产品,包括古法压榨菜籽油、脱皮冷榨菜籽油等高端品类,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元和差异化的需求。
“粮油产业的技术创新,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翟经理指着实验数据解释道,“比如我们的脱皮冷榨技术,使菜籽油的烟点提高了20℃,这不仅提升了烹饪体验,更是营养保留的关键。”江河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转化体系,确保实验室的每一项突破,都能迅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具体改进。这种研发与生产的无缝对接,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检测先行,从“合格”到“卓越”的自我超越
在江河源的检测中心,记者看到了全省同行中领先的检化验设施。“我们每年持续投入更新检测设备,从德国进口的色谱仪、日本引进的脂肪酸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品管部马昭君介绍道。企业投入数千万元建设的检化验中心,不仅满足自身品控需求,更成为区域性的粮油检测公共平台。这种开放的品质理念,正带动整个行业的质量提升。
除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外,企业还自主增设多项特色指标检测。“我们制定的企业标准,在多项关键指标上严于国标,”品质管理负责人展示着详实的检测记录,“例如过氧化值,我们比国标严格30%。”
这里的检测近乎苛刻:原料入库须过“三关”,生产过程执行“三级自查”,成品出厂还需经过“最后一道防线”。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让江河源先后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ISO22000认证,其产品更成功通过香港“STC”认证,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市场的大门。“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宁可增加成本,也绝不降低标准。”这句话已成为每一位江河源员工的共识。

立足青海,让高原特色走向世界
在青海“四地”建设的战略引领下,江河源展现出前瞻性的产业视野。企业不仅频繁亮相于各类行业展会,更主动构建产业交流平台,其中,建成全省首个粮油科普馆便是这一思路的生动实践。这座科普馆远非简单的展示空间,而是承载着产业链融合的深刻智慧。在这里,参观者既能系统学习粮油科普知识,又能沉浸式体验从原料种植、加工生产到成品上桌的完整产业链。这种高度透明的运营模式,有效增进了消费者对现代粮油产业的了解与信任。
基于对现代粮油产业的深刻理解,江河源正积极推动业务向上下游延伸,致力于构建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与服务的一体化价值链。目前,企业已形成覆盖全环节的产业体系,并在电商渠道等新兴领域展开积极布局,持续拓展市场边界。

情怀引领,用良心做油的企业初心
“我生在青海,长在青海,我要让这片土地上的好东西走向全国。”江河源董事长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他的引领下,“为人类奉献健康食品”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每位员工血脉的信念。从种植基地的农户,到生产一线的工人,再到科研团队的技术人员,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践行这一理念。
“董事长的情怀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不仅是企业领导者,更是青海情怀的传播者。”一位在公司工作十年的老员工感慨道,“我们不仅仅是在榨油,更是在做一项关乎千家万户健康的事业。”
在这个追求速成与规模的时代,江河源用二十年的坚守证明:产业的发展需要时间的沉淀,品牌的塑造需要价值的支撑。在这片被阳光眷顾的高原土地上,江河源人用科技与良心“榨”出的,不仅是滴滴香醇的食用油,更是一个民族企业对中国厨房的深情守护。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