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李方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委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及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相关通知要求,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推动该项机制落地见效,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激发从业人员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构建“企业负责、员工参与、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的共治格局。
按照市级统一部署,新区明确将推动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列为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制定细化实施方案,积极谋划部署,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在食品生产领域,指导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的特殊食品、大中型食品及乳制品、肉制品等的45家重点品类生产企业,全面完成“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注册,并建立实施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同时,已将此项工作纳入日常监督检查的必查内容,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在全部完成注册公告任务的基础上,部分企业快速将既有的成功管理经验与新的报告奖励机制相融合,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内部风险隐患排查与奖励模式。以新区邦士(天津)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其推行的“SMART IDEA”合理化建议奖励机制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理念高度契合,该机制以员工为主体,以“精益生产、质量为先”为导向,其核心在于四项原则:“自愿提报、正向激励、高效反馈、公平公正”。任何员工均可自主识别生产、质量、安全等环节的改善机会点,向部门主管提报建议。部门每月推荐优秀项目,公司定期组织评选,并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以等价物品形式发放)和精神荣誉。该机制自运行以来,已累计征集员工建议超万条,参与员工达1400余人次,年均节约成本可观,形成了“全员关注质量、共筑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企业在推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报告渠道、明确了奖励标准和保护措施,形成了1+1〉2的相互促进效果。
企业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报告作为建议提案的重要来源,鼓励员工不仅关注效率提升,更要紧盯食品安全“人、机、料、法、环”各环节的风险点。截至目前,该机制已成功识别并闭环处理了大量潜在隐患,涌现出许多优秀案例:
案例一:精准改进,杜绝包材损耗。灌装机班组员工发现,更换国产包材膜后因摩擦系数增大导致频繁抖动停机,每次损失较大。他们创造性提出在导向杆上间隔粘贴特氟龙胶带以减小摩擦的解决方案。实施后,问题停机彻底消除,设备综合效率提升,包材损耗显著降低。
案例二:小创新解决大隐患,保障原料安全。原料处理区域员工发现,因人工投料节奏控制不佳,曾多次发生未开封的塑料袋随物料块进入粉碎机,导致整批原料污染报废。他们设计在关键电眼处加装挡光板,自动控制物料进入节奏,杜绝了塑料异物混入的风险,避免了重大质量损失和食品安全隐患。
案例三:加装防护,消除人身与异物风险。粉料添加岗位员工识别到粉罐开口过大,员工加料时存在手臂卷入高速旋转搅拌装置的风险,同时物料包装袋有掉入风险。他们提议并加装了不锈钢防护篦子,有效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和潜在的异物污染风险。
案例四:结构优化,大幅降低包装不良率。包装机操作员工发现特定产品包装漏斗设计不合理,卡棒现象导致产品包装不良率畸高(超3%),需拆袋重包,损耗严重。通过提案将下层漏斗内径调整大于上层,彻底优化了物料流动,使相关问题减少约70%,损耗率降至1%以下。
这些源自生产一线、凝聚员工智慧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探头”,更是解决问题的“引擎”,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深刻转变。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继续坚持“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原则,不断深化食品生产企业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建设与应用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帮扶指导,推广优秀经验案例,提升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机制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二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所有目标企业按时保质完成机制建设,并切实发挥作用。三是注重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营造敢报告、真报告、报告有用的良好氛围。四是推动企业将机制与日常管理深度融合,持续分析隐患数据,举一反三,从源头上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