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
随着市场扩容,在众多养生水品牌中,“好自在”如何做出差异化?
在“好自在”的瓶身上,有一个大大的“煮”字。从现代规模化生产角度来看,“煮”是效率较低的一种方式,但“好自在”为了还原家常的口感、更好地保留营养成分,还是选择了“煮”。
熬煮工艺听起来很有匠心、充满手作感,但这种工艺在市面上并不常见,因为它太耗时、耗财、耗力。“熬煮工艺口感好,因为天然的食材经过熬煮,可以最大化地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其次,熬煮工艺更健康、更安心,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加香精、防腐剂。”王璞表示,“然而,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需要平衡。在生产线上,果皮果肉频繁堵塞滤网,最初试产过程中产品要停机好几次来不断地清洗和更换滤网;别的产品全面实现自动化,但是‘好自在’最少得加8个人专门盯一条产线。”
在与北京商报记者的沟通中,王璞提到养生水差异化的另一个难点,就是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口味。从中式养生水的消费群体来看,18—26岁年轻人占据了21.3%的市场份额,27—36岁人群占比高达48.6%,两者合计近70%。
如何做一款好喝的养生水?元气森林选择坚持最初的创新理念——“还原家里妈妈煮出来的味道”。“在研发阶段,我们发现原来大部分的红豆品种在工厂加工出来味道并不是很好,为了寻找到最合适的品种,前后尝试了大概40个品种的红豆,才发现珍珠红这个品种可能整体上会最还原‘妈妈的味道’,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工序不同、焖煮时间不同对于产品的口味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也对工序做了一些调整,用最原始的熬煮工艺来还原家煮的味道。”王璞表示。
“下半场”的卡位赛场
目前,“好自在”旗下除了已被熟知的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和绿豆水三款产品之外,还在今年推出了陈皮山楂水、金银花雪梨水等新口味。但养生水行业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价格战不断、标准缺失的隐忧。
行业白皮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式养生水市场同比增速从2024年的28%骤降至15%。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低糖型、代茶饮类基础产品占比达63%,平均单价同比下降19%;而添加人参、石斛等药材的功能性产品虽维持32%的高毛利,但市场接受度有限。这种分化反映出中式养生水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消费者愿意为简单替代品支付更低价格,但对高端功能型产品保持谨慎。
自养生水赛道爆火以来,布局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饮料巨头。目前,国内中式养生水市场形成了四大阵营:以元气森林、可漾、好望水等品牌为代表的厂牌派;以盒马、山姆等渠道商为代表的零售派;以同仁堂、王老吉等为代表的老字号派;还有以伊利、康师傅、统一等为代表的跨界派。
但随着品牌扎堆,养生水混战也悄然打响。市场上热销的养生水普遍选用红豆、红枣、桂圆、薏米等常规食材,其中红豆薏米组合几乎成为各品牌标配。这种配方的高度雷同导致产品差异化困难,价格战随之而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主流中式养生水品牌价格在3—5元,部分品牌开展了“买一送一”促销,折算单瓶价格仅2.9元,较2024年同期4.5元的定价大幅下降。低端市场的价格厮杀导致行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面对传统饮料巨头的线下渠道优势,王璞认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就是我们的目标。只要踏实做好产品,市场一定会给一个好的反馈”。
高频复购验证长期需求,2024年前瞻数据报告显示,“好自在”2024年市场份额达58.6%,其核心驱动力在于复购率的持续提升。元气森林内部数据显示,“好自在”与无糖茶的消费者重合度达90%,这部分人群本身具有健康饮品的高频消费习惯。经销商反馈“终端追着要货”“库存周转良性”,侧面印证了复购的稳定性。
王璞认为,抛弃花架子才能筑牢地基,“当华丽包装褪去、概念落地,能让老百姓复购、让经销商赚钱的,才是站得住的好产品阵地。所以真正的好产品是品质与性价比的共生体,既守得住用户舌尖安全,也担得起市场流通效率”。
中国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旭指出,中式养生植物饮料实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植物食材与现代食品工业科技的创新融合。当前这一品类的火爆态势下,为防止低质量内卷式竞争,植物饮料生产企业应更重视在研发和技术上的投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
目前,品牌的回应策略呈现分化态势。部分品牌选择与科研机构合作增强可信度,加强上游产业链。如好望水在云南建立薏米直种基地,通过规模化种植将成本降低15%,以供应链透明化回应质疑。元气森林“好自在”则联合十月稻田于黑龙江建立首个红豆种植基地,凭借农场优质水土环境保障了红豆原料的稳定品质。另一部分品牌则转向更谨慎的宣传策略,强调“辅助养生”而非“治疗功效”。
企业自觉的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政策也为中式养生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行业有望从无序竞争走向规范化发展。(孔文燮)
·对话·
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王璞:
创新的核心竞争是回归产品
北京商报:红豆薏米水等产品是否真的“养生”?背后的“中式养生”到底是什么?
王璞:“好自在”红豆薏米水精选东北“珍珠红”红小豆和云贵薏米,是经40多个品种筛选后确认的组合。生产过程中采用慢煮和文火锁香,最大限度保留食材香气和营养成分,同时通过极简的配方降低健康负担。
中式养生的流行反映了传统养生理念的现代化转化。真材实料既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需求,又延续了中医“以食代疗”的智慧,所以中式养生产品流行的本质也是传统养生的年轻化表达。
北京商报:面对传统饮料巨头的线下渠道优势,养生水系列如何突破?
王璞:“好自在”目前全渠道均已覆盖,2023年2月,我们的“好自在”在天猫旗舰店首发后仅5天便迅速售罄。2025年“6·18”期间,“好自在”占据天猫茶饮料V榜TOP1,京东饮料金榜TOP1。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就是我们的目标。只要踏实做好产品,市场一定会给一个好的反馈。
北京商报:养生水的持续热销,说明健康溢价接受度提升,还是特定人群的尝鲜消费?复购数据反映怎样的消费韧性?
王璞:养生水的高价热销本质上是健康溢价接受度提升与精准场景需求共振的结果,养生水的热销本质上是健康消费升级的缩影:消费者愿意为“可感知的健康价值”支付溢价,而不仅仅是尝鲜。
复购的稳定性揭示的不仅是消费韧性,更是健康消费从“概念炒作”到“日常刚需”的结构性转变。未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深化和产品迭代的持续,养生水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
北京商报:当“健康”成为标配后 ,饮料创新的核心竞争要素会回归口感还是转向功能细分?
王璞:当下消费者对饮料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趋势将促使饮料生产企业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好喝、健康的产品。像气泡水、外星人电解质水、“好自在”、冰茶等,这些产品的成功面市,正是我们对趋势洞察的深度践行。所以我认为饮料创新的核心竞争不是单纯地改变口感或者转向功能细分,而是回归产品本身,那就是坚持做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