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一碗面的两次“升维”,从家乡味道到食养新坐标——记录陪拌食品成长历程

2025-09-11 11:38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黄鑫鑫 记者陈家华)当“吃饱”不再是问题,“吃好”成为基础,人们对“吃得健康”的追求正引领着新一轮的饮食变革。中医“食养”理念,也在这样的浪潮中悄然兴起。陪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罗文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脉动。

四年前,怀揣着弘扬客家小吃的心愿,罗文健创立“陪拌”品牌,第一袋家乡风味的拌面应运而生。但这碗面,远不止于满足味蕾。罗文健深知传统鲜湿面的局限,他带领团队潜心研发,创新性地将拌面做成冻干食品,并申请了专利。这不仅突破了储存和运输的瓶颈,更以“不添加防腐剂”为初心,确立了“让健康拌面陪伴千家万户”的使命——这是陪拌的第一次“升维”:从地域小吃,跃升为健康、便捷的现代速食。

对品质的执着没有止步。罗文健的目光投向了更精准的健康需求。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针对“三高”人群和体重管理群体,推出了低GI控糖拌面。严选原料、升级工艺,利用FD冻干技术,甚至参照运动员食品标准来打造产品,将“健康”的内涵进一步深化。

然而,市场的痛点并未就此消失。深入调研中,罗文健发现了新的挑战:年轻人过早出现白发、便秘等代谢问题,亚健康状态日益年轻化。他意识到,这背后是熬夜、外卖、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侵蚀,“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改善甚至逆转这些‘初老’、‘初病’迹象?”这成为了新的刚需。

洞察催生变革。罗文健果断调整战略,引领陪拌实现了更为大胆的第二次“升维”:从主食赛道,跨入“药食同源”的食养蓝海。他深挖中医智慧,依据《黄帝内经》“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的理念,在中国药膳大师胡鹤峰老师指导下,追本溯源寻求固元养肾之方,将“食养”理念与现代食品工程结合,改变传统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致力于通过食养由内而外调理身体。他积极加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国药膳研究会,共同研发配方。由此,“九初”食养固元代餐粉应运而生。

这款新品可谓匠心凝聚:精选青海柴达木黑枸杞、四川凉山黑松露、安徽九华山黑黄精等九种道地黑色食材,配伍河北张家口高寒燕麦。基于中医“黑色入肾,肾主精气”的理论,产品设计直指固本培元。通过低温烘焙、超微粉碎、氮气保鲜等先进工艺,最大程度锁住膳食纤维、花青素、多糖等活性成分,同时研磨至微纳米级,提升人体吸收效率。

“精气足则发乌、眠稳、代谢顺。”罗文健阐释道,“九初”以日常代餐为切入点,为不同人群提供健康方案:高血糖者可用其替代部分主食,平稳控糖;熬夜久坐的上班族,能借其花青素和膳食纤维抗氧化、促消化;中老年群体则可通过黑黄精、黑芝麻等传统滋补食材,温和调养肾气。尤其针对白发困扰,“九初”提出了“百日膳养黑发”计划,远离不良染发剂,其中大量含苯胺等化学致癌物质可能造成伤害,倡导消费者通过100天的健康饮食调理,由内而外焕发活力,

从“做一碗有温度的拌面”到“把药膳请进早餐杯”,罗文健始终笃信一个朴素的真理:“食材好,食才好。”无论是拌面坚持选用高等级七星粉、可溯源杂粮,还是“九初”代餐粉拒绝防腐剂、抗结剂、速溶剂等任何不必要的添加,品质是陪拌不变的基石。

如今,陪拌的产品线上,一端延续着地方小吃的烟火气,一端弥漫着中医智慧的草本香。这“面食+食养”的双轮驱动,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健康中国”的宏大图景中,罗文健和他的陪拌食品,正以持续的创新和深耕,为传统小吃企业找到充满活力的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