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铜陵市市场监管局“三位一体”不断深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2025-07-28 09:2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吴亚婷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程家武)铜陵市市场监管局探索一系列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措施,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推动形成“政府精准施策、企业严控风险、社会广泛参与”的良性循环,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政府主导“神经中枢”,夯实共治基础

一是健全责任体系。贯彻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常态化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责,推动全市2930名包保干部与19422户在营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包保责任关系。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的通知》,结合实际优化督导任务清单、简化包保督导流程,合理确定督导方式和频次,统筹抓好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和为基层减负工作。

二是完善统筹协同。整合设立市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有力调动各方资源,推动各职能部门在社会共治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若干措施》,突出政策引领,高位推动多元举措顺利落地。

三是凝聚监管合力。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开展“食安守护”“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排查风险隐患,解决突出问题。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密切协作,探索案件线索双向移送、重点领域联合执法、行刑衔接驻点对接等机制,切实打造“执法联合体”。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办结食品安全案件462件,罚没金额57.6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2件。

二、企业筑牢“免疫系统”,增强共治自觉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切实强化食品安全企业主责,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按要求配齐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组织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监督抽查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及时调整工作岗位。持续推广“铜陵食安保”小程序,“掌上填报,在线监管”模式,帮助企业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日常管理。

二是建设诚信体系。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校园食品安全领域信用档案,推进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深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依法将相关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加大信用联合惩戒力度。开展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红黑榜”公示4期,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27家单位登“红榜”,9家单位上“黑榜”。

三是推行风险分担。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切实发挥保险他律作用,助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印发《铜陵市2025年食品安全重点保障项目实施方案》,政府出资为全市校园食堂全面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印发《铜陵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意见》,鼓励支持保险机构明确专项经费探索设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基金,对表现优异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三、社会搭建“毛细血管”,延伸共治网络

一是组织专业队伍。成立市食安委专家委员会,选聘来自食品各领域的17名专家委员,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决策科学性。在食品生产经营集中区域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站2家,围绕自我管理、经营服务、食安监管、包保联络、纠纷调解,发挥前移窗口的前哨作用。

二是强化科普宣传。每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开展广场集中宣传、食品安全消费体察、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积极参加并成功承办2024年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故事大赛,以大赛为抓手打造食品安全宣传阵地,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巨大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声势。成立铜陵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团,开展“银龄行动”专项宣传,帮助老年群体防范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开展进商场、进社区、进乡镇等5场“百姓点检日”现场宣传活动,及时公布抽检结果,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三是拓宽社会监督。建立铜陵市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监管部门实行“双向监督”,首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共50名已于今年5月正式上岗,聘期3年。试行《铜陵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吹哨人举报处置工作办法》,在食品生产经营领域引入“吹哨人”制度,以制度保障、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内部人员主动揭发违法违规行为。依托高校师生组织成立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红马甲”团队,校园食品安全“你呼我应”,通过巡查、座谈,畅通投诉受理渠道,食品安全投诉不出校门即可迅速得到解决。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创新抓实工作举措,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水平,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转”深度转型,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