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刘余)今年4月以来,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聚焦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化实施全链条精准治理,全面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整治行动,全方位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
一、精准排查,实施穿透监管。围绕农村地区“食品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等三类突出问题,借助政务“渝食安”等平台预警监测,全覆盖排查全区农村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集贸市场等主体。目前,已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超6000户,推动隐患闭环整改。针对农村地区消费量大、风险隐患高的重点食品开展靶向抽检764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30 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100%,及时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持续保持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通过拓宽线索收集渠道、强化案源信息分析研判,精准打击违法行为,坚决铲除违法生产源头和销售链条。
二、规范创建,推行示范提升。秉持“巴心助企,巴实服务”理念,统筹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支持基础条件好、产品质量优、发展意愿强的小作坊优化改造,强化登记服务,指导其打造“阳光工坊”;持续深化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以示范单位引领销售者诚信守法经营;推进特殊食品规范经营店建设,推动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目前,已成功打造各类食品生产经营示范单位100余家,有效提升了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强化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发挥快检作用防范风险,并督促农贸市场履行进货查验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障。
三、多元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线上依托官方网站、媒体平台等渠道,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和消费警示;线下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乡村”、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等惠民有感宣传活动,深入农村社区、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面对面为农村消费者讲解食品安全知识。今年,已制作发布宣传手册、视频等宣传产品22个,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3000余份,现场快检食品415批次,开展专题培训13次。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良好生态。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聚焦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不断强化全链条监管,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巩固提升专项整治成果,让农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