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礼兵)为提升肉制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近期,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大型商超和餐饮单位开展肉制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守护百姓食品安全。
“老板,你们这批猪肉的检疫合格证明和进货票据出示一下,我们要进行检查。”8月12日,在文体路某超市生鲜区,该局新山村街道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对经营户的肉类专柜进行抽查。
“都在这里,每批进货都是严格查验的。”超市负责人随即拿出相关票据。执法人员仔细核对票据信息与实物是否一致,并现场监督工作人员对合格证明进行张贴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检查中,执法人员详细查看了经营者的进货查验记录、储存条件和加工操作规范。“要确保肉制食品安全,必须把好三关:进货查验关、储存关和加工关。”执法人员向经营者反复强调,特别是夏季高温,更要严格管控。
同时,执法人员向经营者宣讲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伪劣鲜肉的危害,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向消费者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此次行动,针对部分单位储存温度不达标、进货记录不完整等问题,执法人员现场监督整改3起,立案调查2起,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据悉,该局跳磴镇市场监管所运用“AI+监管”赋能,对火锅领域肉制品食材开展抽查。“我们通过‘传统检查+智能监管’模式,对辖区火锅食品生产和餐饮经营单位展开拉网式排查,广泛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AI”系统,让消费者可实时监督后厨操作。”跳磴镇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讲道。
在本次行动中,阳光餐饮AI摄像头成为执法利器。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后厨人员进行实时监管,并可以实时抓拍未戴口罩、手套等行为;此外执法人员联合城市管理局线下指导商家在APP上呼叫收废弃油脂、自主申报,监管部门可在后台查看经营者油脂回收情况,实现“线上巡查+线下整改”闭环管理。
执法检查聚焦原料、添加、资质等核心环节,严查火锅原料,要求进口原料必须提供报关单及检验证明,联合抽检人员对辖区内火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抽检,检测产品是否存在非法添加物;督促经营者建立台账,确保原料采购、添加剂使用可追溯。期间,执法人员排查金鳌山片区村社无证小作坊,督促证照过期商户限期整改,查处1起食品标签虚标配料案件,责令5家操作间“三防”设施不达标的火锅餐饮单位限期整改。
该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线上AI与线下检查联合机动,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人防”与“技防”结合,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