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阳新县人大代表卢忠日:凭绣花匠心织就“芦湖梦”,靠履职担当刺成“锦绣图”

2025-10-31 09:47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浩 程华新)10月27日,走进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芦湖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纵横交错,村民的小别墅美观大方,绿树红花环绕村庄,百姓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展现在眼前。

“卢忠日代表把百姓搞富了!”“将村庄弄美了!”“他就像‘绣花匠’,下足‘绣花功夫’,绣出了芦湖‘锦绣图’!”村民们提起县十九届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卢忠日,纷纷翘起大拇指称赞。

捋顺“红丝线”,“绣”密干群“连心图”

“还往左边移一点,好了。”卢忠日的妻子微笑着提示正在悬挂“黄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奖牌的丈夫。

“头雁”领飞,“雁群”高飞。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卢福庆感慨地说:“今日芦湖满目新,青山碧水绘灵秀。卢支书用辛苦指数增进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芦湖村10个村民小组,398户2024人。2018年9月,40岁的卢忠日,因党性强、威望高、讲原则、善管理,从一名普通党员直接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后来又实现了村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7年来,他硬是将一个“抬头是荒山坡,低头是湖滩叉”的重点扶贫村,变成了“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越是艰险越向前,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村“领头雁”和县人大代表,卢忠日始终带着“公德心”“公平秤”处理村事:项目工程绝不许亲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搞徇私偏袒,“约法三章”的承诺,让村民看到了卢忠日的公信力。他强化党员教育、整顿作风,67名党员“软懒散”现象彻底改观;构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村民示范户”架构,把民法典、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3支队伍,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步路”。

打开“民意窗”,架起“连心桥”。卢忠日带领村“两委开展春节“送温暖”、三八“微心愿”、七一“送党恩”、九九“敬老情”等活动,创新“全程代办”模式,帮办农补、社保等46项事务,1—9月已为村民代办171件,破解“办事远、跑腿累”难题。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经他清单式管理,全变成放心事、舒心事,芦湖村实现连续5年“零上访”。

老党员邢献树说:“这几年,模范党员、好婆婆越来越多,大家常说‘村两委好,忠日最亲’——这就是老百姓对他的最高认可!”

找准“下针点”,“织”壮产业“富裕图”

“‘家祥牌’稻虾米,8000元一吨,口感能比泰国茉莉香米!”卢忠日一边帮客商泡茶,一边接订单电话。“好,10吨稻虾米,今晚发往武汉!”

“湖田变身‘黄金田’,产业带动‘百姓富’。”卢忠日在《民情记事簿》中写道。他聚集生态产业群,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金饭碗”,点亮乡村振兴“薪”希望。

61岁的脱贫户肖丛年,如今在家门口务工,种菜、管理温室大棚,一年收入3.6万元:“以前打工漂泊,现在守着家就能挣到钱,日子甜得很!”

见证芦湖村产业发展的村民蔡华香说:“‘产业+就业’双轮驱动,让我们在门口端稳了‘增收碗’。归根到底是忠日支书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营造了多元新生业态,使我们告别了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在‘家门口’过上了‘收入稳、家庭暖、幸福满’的向往生活。”

北煞湖1100亩虾稻田里,金黄稻谷随风起伏。村民邢国凡正忙着收割,提起卢忠日满是感激:“他帮我搞200亩虾稻共生,今年收龙虾3万多公斤,香稻能产12万公斤,纯收入30多万!”

“抱团发展”闯市场,奏响共富“最强音”。卢忠日蹚出“村‘两委+合作社+基地+土地入股+劳力参与”新路径,发展智能大棚荷兰辣椒120亩、虾稻1100亩、香稻500亩、“软黄金”养殖400亩,加上家祥米业、光伏发电、“牛羊牧歌”……形成多元产业联合体,带动2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68岁的刘合连曾靠种3亩稻谷两亩红薯过生活,零花要靠女儿接济。如今,她土地流转收“租金”、打工领“薪金”、入股赚“红金”,一年收入4万多元:“忠日代表送岗位上门,现在我也会网购了,这幸福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村党总支副书记邢宏璋说:“忠日支书敢创新、能干事,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比以前增长10倍,真正实现‘村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双赢!”

磨亮“绣花针”,“刺”美宜居“祥和图”

今日的芦湖,远眺青山如黛,近观碧水似玉,既能闻到清新的花香,又可听到清脆的鸟鸣,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年逾古稀的老党员余永水激情地说:“这几年,我听得最多的话是‘忠日为民办实事,芦湖振兴绘新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村庄美了,生活好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让群众满意才是“硬道理”。

2022年大旱,卢忠日带领干群战烈日、冒炎暑,架电线3500米,开挖及疏通渠道3500米,抢建两座抗旱机站,让2000亩香稻喝上了“救命水”。

人居环境整治,面对危旧房屋、残垣断壁、牛栏猪圈等濒临倒塌的情况,卢忠日果断地说:“拆旧除危焕新颜。”

村民卢忠礼说:“开始要拆时,我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忠日哥三进家门,讲政策、谈危情、话整治,最终我还是拆除了。”

随着卢忠光4间危旧房在轰鸣的机械声中被推倒拆除,全村120栋危旧房的拆除工作吹响“集结号”。

老党员邢献树说:“有力有序搭起‘民心桥’,用心用情办好‘民生事’。路通了,办什么事都方便了。”

步入余家垴,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映入眼帘,它将涂家垅连接起来,把一家一户串联在一起。一阵阵欢声笑语飘荡在农家庭院,一家家门前的红对联,映衬着一张张纯朴的农民笑脸。

“打通‘断头路’,连起‘干群心’。”卢忠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筹资金,打通2.1公里断头路、拉通2.9公里产业路、构筑1.5公里“五化”道路,15个自然湾“微循环”全畅通,农民“出门柏油路,抬脚就乘车”的心愿成了现实。老党员邢廷财感叹:“他铺的是路,连的是心,通的是富啊!”

“人居环境大整治,绘就‘芦湖宜居图’。”村民胡坤艳笑着说,“村庄干净了,路灯全亮了,早晚锻炼身体也有地方了……”

步入涂家垅新湾,农民广场的公德碑十分醒目,邢家祥等乡贤达人捐款12.8万元助力美丽家园建设。整个村庄柏油路串联家家户户,道路两侧植物群落层次丰富,绿意融融。

过去的“臭水垱”,如今的“幸福塘”。卢忠日打造村庄“微广场”,改出了群众的“大幸福”。他构建了乔、灌、花、草等植物群落组合搭配,层次丰富,绿意融融,百花芬芳。桂花、紫薇、香樟等树木点缀在绿树花丛中,健身路径、小花园、太阳灯等设施,点点滴滴“装饰”了芦湖村的“脸面”,点缀了老百姓的“诗与远方”。

行走在芦湖村,卢忠日用红砖垒筑的“长城”景观墙,象征着芦湖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用青瓦构造的“孔方兄”,寓意着村民“钱袋子”鼓了,幸福感强了。

“村规民约村民立,共同遵守都受益。”卢忠日运用“一约四会”,把“门前三包”“美丽庭院”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让“草根宪法”“约”出了环境善治的“新画卷”。

年轻媳妇王华说:“乡村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卢支书按下了人居环境的‘美颜’键,从‘一片美’向‘整体美’提升,由‘环境美’到‘生活美’飞跃。”

“心系百姓办实事,件件小事暖民心。”卢忠日与村“两委勠力同心,一件接着一件干。他们先后创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新型卫生室、村民休闲广场、两座红色议事厅,修筑水泥路9公里,建造“幸福塘”10口,架设变压器,让家家都饮用上了“自来水”,实现户户“厕所革命”,进行污水治理,安装路灯400盏,砌护坡、疏沟渠、清淤泥,对村庄进行了绿化、美化,实现了道路“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全覆盖,不断补齐设施短板,让百姓的获得感节节攀升。

引好“民意线”,绣实履职“代言图”

“第一次参加镇两会时,我就知道,‘人大代表’不只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7年来,卢忠日始终牢记代表使命,把“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献良策”当作头等大事。

作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卢忠日每次参会发言都“接地气、有干货”:调研时认真听、细致看,提出的建议都源于村民需求。“整治富河北煞湖段护坡”“扩宽北煞湖产业路”“接通余家垴断头路”——村民的诉求,他要么当场协调解决,要么写成建议提交相关部门。

“尽心尽力建真言,凝心聚力献良策”。翻开卢忠日的“人大代表记事簿”,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的事:1—9月走访121人次,收集建议29条,解决矛盾纠纷11起。他提出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建议,被浮屠镇采纳实施“联村共建”战略,带动获田等50万元村领跑,三保等30万元村集群,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要当合格的农民代表,就得懂政策、接地气。”他坚持学宪法、代表法,读习语金句、看党报党刊,写心得笔记,从不做“挂名代表”。他提交的“‘产业+就业’双轮驱动,家门口端稳‘增收碗’”等9件建议,全被县、镇政府采纳,2025年还被评为“县优秀人大代表”。

有人问他:“当村联合总社理事长不拿一分工资,图啥?”卢忠日微微一笑:“看到村民富了、村集体强了,拿到‘黄石市红旗型党支部’‘湖北省乡村振兴好支部’等9块金牌,我就特别有成就感——这就是我当代表的初心!”

从村支书到人大代表,卢忠日始终“两脚沾泥、一心为民”,用履职答卷,在芦湖村的振兴路上,写下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