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曹丁丁 包季楠 记者李黎)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二甲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行风建设与食品安全监管深度融合,以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全链条治理试点工作为抓手,推动监管效能与作风能力双提升,切实保障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坚持党建引领,压实行风建设责任
分局高度重视行风建设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引领保障作用,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将行风要求嵌入全链条治理各环节。分局组织监管人员深入学习《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及相关文件精神,强化“监管为民”的核心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纠治“慵懒散拖”等作风问题,以严明的纪律、务实的作风推动治理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二、聚焦“三端”发力,构建全链条治理新格局
分局严格对照上级实施方案,围绕“前端备案规范化、中端监管精细化、后端防控常态化”目标,系统推进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治理。
在前端备案环节,大力推行“数字赋能+作风转变”。通过“协管员上门评估+村喇叭宣传+微信推送”三维动员,提升服务效率。创新实施家宴厨师线上申报与村居协管员线下核验相结合的“双备案”机制,2025年累计完成50人以上家宴备案174家,备案率与信息准确率均达100%。监管人员主动下沉,帮助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厨师完成备案,以“贴心服务”展现良好行风。
在中端监管环节,突出“严格规范+精准帮扶”。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规范,重点强化对食材溯源、加工操作、餐饮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关键风险点的管控。建立“日常抽检+专项抽检”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快检42批次,对不合格产品立即依法处置。同时,创新实施“三个一”帮扶措施(一次专题培训、一次标杆观摩、一份质量报告),由监管干部、技术专家等组成小组,帮助家宴承办者提升管理水平,体现“监管中服务、服务中监管”的行风导向。
在后端防控环节,着力“应急联动+舆情管控”。完善与镇食安办、卫健、公安等部门的应急协作机制,开展模拟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协同处置能力。建立舆情监测快速上报机制,确保30分钟内响应,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同时,将制止餐饮浪费融入日常宣传与备案过程,发放倡议书,引导树立文明新风。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分局将行风建设贯穿于监管队伍能力提升全过程。针对村协管员业务薄弱环节,录制培训视频,召开“政策解读+实操演练”培训会,详细讲解备案“三要素”和现场评估“七必查”,全面提升其履职能力。建立厨师信用积分档案和年度审验机制,将健康管理、培训参与、操作规范等纳入考核,实行奖优罚劣,推动厨师队伍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四、正视问题挑战,持续深化行风建设
当前,治理工作仍面临部分老年厨师数字鸿沟、流动厨师监管盲区、食材供应链隐患、加工场所标准化不足等挑战。下一步,二甲分局将继续以行风建设为牵引:
一是推进厨师资质合规化。开展营业执照办理专项攻坚,破解政策难题,力争持证率达100%,从源头化解风险。
二是完善量化考核体系。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强化厨师规范操作意识,建立基于积分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推动场所标准化改造。争取财政支持,配备必要设施,推行“阳光招标”和“红黑榜”公示,形成正向激励。
四是持续优化工作作风。强化监管人员培训管理,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打造“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食品安全监管铁军。
二甲分局将通过行风建设的持续深化,不断巩固和拓展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全链条治理成效,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二甲经验”,为提升全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