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牛安春 刘延正)“未来十年,花胶产业将不是传统滋补的重复,而是一场‘传统+科技+创新’的产业突破。”
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滋补产业大会上,广东官栈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官栈)董事长张宇的这一论断,直指花胶产业的底层变革逻辑。
广东官栈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
花胶不是“老古董”,而是千亿级新赛道的“破局者”
当“#八段锦”浏览量破6.4亿、“#补气血”话题达48亿次,张宇敏锐捕捉到中式养生的文化觉醒——2024年中式养生搜索量激增537%,内容创作量暴涨453%,年轻一代对 “内调外养”的认同,正让花胶从“玄学滋补”走向科学实证。
“传统花胶的痛点从不是食材,而是工业化能力的缺失。”张宇带领官栈用12年破解这一困局:投入1.7亿元科研资金,联合17家机构拿下61项专利,通过荧光标记、同位素追踪等技术,将“滋阴养颜”的经验转化为可验证的科学命题。
这种认知颠覆推动产业爆发:即食花胶占比从2019年不足10%跃升至2025年30%,市场规模从90亿飙升至800亿。“当90后用‘胶原蛋白密度’选花胶,一个新赛道已成型。”张宇判断。
支撑这一增长的,是官栈的全链品质护城河:越南 TS1254工厂将鱼鳔营养留存率提至92%,挪威船冻基地实现 “捕捞即锁鲜”,2000项质控点构建的“数字身份证”体系,让每片花胶可溯源。更通过34项技术将查鱼“边角料”的应用价值提升10倍,让花胶从奢侈品回归大众。
凭借此,官栈连续五年销量第一,近三年CAGR达195%,2023年线下GR达450%,并斩获2025年滋补产业大会“品质守护单位”。
花胶是“超级食材”,更是养宫场景的解决方案
在官栈实验室,基因标记技术正揭开花胶的“养宫密码”:红鱼花胶、深海鳕鱼胶含有的6型胶原蛋白,能直接修复子宫内膜,调节激素水平,这催生了“7日养宫局”——精准对接女性经期后修复的9000万人群需求。
“花胶的价值不止于滋补,更是可裂变的超级食材。” 张宇的这一认知正在落地:标准化水发工艺让花胶成为星厨料理搭档,花胶肽胶原饮突破美妆赛道瓶颈,生物合成技术更将其活性成分用于医用敷料。陶陶居联名月饼、国药双参花胶羹的上市,印证了“超级食材”的场景潜力。
从“标准缺失”到“规则共建”,方能推动行业共进
面对行业中曾存在的“品质参差、认知模糊”等问题,张宇的解法是“以标准破局而非单打独斗”。作为中国渔业协会鱼胶分会执行会长,他推动制定《鲜炖花胶》《溯源规范》等12项团体标准,2025年实施的《鱼鳔干制规程》更首次确立“国标级”标尺,为行业树立清晰的品质坐标系。
这种生态思维体现在实践中:与中国检科院共建全球鱼种数据库,让消费者扫码可知花胶“前世今生”;邀请薛长湖院士团队深度合作,推动行业从“经验传承”转向“科学循证”,用数据夯实滋补价值。“150家企业携手共建标准生态,才是产业持续增长的根基。”张宇说表示,唯有凝聚行业共识、统一品质语言,才能让花胶产业从“小众认知”走向“大众信任”,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预见十年:花胶将从“文化符号”变为“健康基础设施”
“未来十年,花胶不会重复传统滋补的老路。”张宇描绘的蓝图极具颠覆性:在运动医学领域保护关节软骨,在肿瘤科辅助黏膜修复,“基因定制花胶”或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滋补。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张宇坚持的“滋补科技化”:当传统养生遇上合成生物学,当千年食材插上数字化翅膀,花胶正从“文化符号”蜕变为“健康基础设施”。
“我们要创造历史——让中国滋补用科技重构全球健康坐标。”张宇的这句话,既是对行业的展望,更是对花胶产业未来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