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疏勒县塔孜洪乡一以贯之重农目标,强农路径愈发清晰,逐步建设农业强国“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致富密码”,不断提升耕地的“含金量”,切实筑牢粮食安全和生态治理双重底线。
增“技”守“粮”,以多元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在塔孜洪乡托万库拉格拉(3)村1956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点,麦田宽阔平坦,沟渠纵横相连,连绵不断的麦田尽显勃勃生机。大型无人机在绿色匆匆的麦田里“大展拳脚”,一派长在土地上的现代农业“锦绣画面”尽收眼底。
促粮食高质量发展。2021至2023年,疏勒县塔孜洪乡共计实施高标准农田15936.12亩,实施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9252.3亩,共建设有26个泵房,30套滴灌系统;三年来全乡累积建成高标准农田(包括高效节水)2万5188.15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21.35%,涉及全乡15个村。踏上新征程,高标准农田建设还需继续稳步推进,实现粮食生产量与质的双提升。
稳农民种粮食信心。2023年,疏勒县塔孜洪乡加大投入,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面积8879.72亩,涉及农户1500余户,土地平整后,新增村集体土地面积818.75亩。全乡人均耕地面积为2.5亩左右,农户每年投入成本高、收获利益少,通过资源整合,每年按时收取土地承包费,此外还可以通过企业就业、安排村里农户就近就业参与到田间管理中等方式额外增加收入,每月人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通过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项目的实施,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通过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施用有机复合肥和生物菌肥,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粮食产量。高标准农田不仅稳定了农民种粮收益,并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提“数”增“智”,以智慧模式带动产业增效。
“我今年承包了近2000亩高标农田,现在种地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大多采取机械化模式种植。”塔孜洪乡托万库拉格拉(3)村种植大户严志涛开心地表示,“用无人机精准施药,不仅节约用水量,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既经济又高效。”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该乡促进新要素新技术集聚在配套节水灌溉、恢复地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等方面多下功夫,将农田整合为宜机宜耕、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整片田”,让节水、节肥、节药逐渐成为“标配”,打造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统筹协调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促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今年初,全乡建设完成26个泵房,30套滴灌系统,实施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9252.3亩。通过加快推进灌区节水配套现代化建设与改造,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成为‘良田’的‘标配’。”疏勒县塔孜洪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吴世强介绍。
蓝图已经绘就,塔孜洪乡将继续锚定目标,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真正实现粮食、生态双丰收,让“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宜居宜业”的斑斓乡村画卷在这里成为现实。(卢柯瑾 敖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