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以产业振兴为抓手 打造粤桂协作产业集群

2024-01-02 10:22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黄威

进入新阶段以来,粤桂协作以推动协作地区产业振兴为抓手,在不断打造全产业链过程中,积极转向强集群,促进两省区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以预制菜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粤桂协作工作队携手广西南宁市,积极引导广东深圳龙光控股集团布局“城市央厨集聚区”,打造“中国核心城市”新型预制菜生鲜产业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促进平台,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通过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项目总体规划用地面积531亩,其中一期占地231亩,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已于2023年2月建成并投入运营,现已引进蛙小侠、好友缘、猪霸王、华晨冷链等多家预制菜相关企业,预计满产后可实现年总产值30亿元人民币。园区规划建设生鲜预制菜集成加工区、城市中央厨房、智慧仓储区、集采分销区、5G物联中心、中枢集控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及配套设施等,涵盖集货、加工、仓储以及配送功能,并配备产业互联网,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企业生产和运营效率。

产业园区建成后,不仅有助于打造广西预制菜供应链平台及食品制造全产业链体系,对加快形成区域预制菜新兴产业集聚中心、助力南宁东盟国际物流枢纽门户形象快速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助力百色“小芒果”成为“大产业”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原则,粤桂协作工作队有效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和市场资源,推动广西百色芒果全产业链平稳健康发展,目前百色芒果综合产值已达134亿元。

立足百色芒果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两阔、两改、两提”工程,持续打造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实现芒果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和芒果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双百”目标。引进东部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芒果产业加工园区打造力度,提高芒果附加值,共建深百众创产业园,现已建成标准厂房13.69万平方米,引进广东领航集团果天下公司等东部企业,生产冷冻芒果、芒果块、芒果汁、芒果浆等多类型加工食品,2021年以来园区实现总产值15亿元。

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严格做到统一质量标准、产品商标、产品形象、品牌营销、设计包装,以区域大品牌撬动大市场。引进深圳标准促进会等深圳行业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指导打造“圳品”、供粤港澳“菜篮子”基地、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百色市田东县建设中国芒果种质资源圃,促进芒果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百色芒果品质保证制度,实行芒果统一上市日制度,制定百色芒果等级划分标准,建立电商赔付机制,树立百色芒果高品质形象。截至目前,百色63个“圳品”中有14个芒果“圳品”,位居各类产品之首。

此外,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开展宣传推介与营销对接活动,举办中国芒果产业大会等系列营销活动,在深圳上百家连锁、零售门店集中推出统一口号、形式多样的芒果市集活动,助推百色芒果行销全国。利用百色至北京果蔬绿色专列,重点打造一条南北优质芒果物流专线,建设“深圳-百色农产品供应链集散基地”,引进顺丰、金晋等物流企业建设大型仓储物流和智慧农产品交易市场,引进中集集团食品公司在百色市田阳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成百色芒果全程冷链加工示范中心,延长芒果保质保鲜期。挖掘电商潜能,形成“线上线下齐发力,东西南北同推进”的销售格局。

共谋共建“粤桂协作生物医药产业园”

深圳市依托深圳医药行业协会力量、立足广西桂林市资源优势,共谋共建“粤桂协作生物医药产业园”,与现有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带动中草药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集种植、产出与加工于一体,促进产业高效高能,通过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优质岗位,推动就近就业,尤其是吸引安置点脱贫劳动力就业,联农带农效果凸显,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目前,已有22家深圳生物医药企业在桂林市资源县注册,园区一期部分建成投产以来产值已超过6000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突出高端先进制造,规划建设总面积350亩左右的先进制造业园区,形成“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空间梯度体系。推动制定《粤桂协作优惠政策》,在企业所得税、企业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广东各市设立直销点,通过产品展示、参加展会签约活动等,扩大品牌影响力。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依托“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和“圳帮扶”等网络销售平台,组建网上销售渠道、售后保障机制和售后专班,搭好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四个标准化”打造强县富民“新丝路”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依托粤桂协作,紧抓“东桑西移”机遇,以建设标准化桑园为突破口,推动种桑、养蚕、加工、品牌标准化,促进桑蚕产业全域、全产业链发展,走出了一条优势特色产业强县富民的“新丝路”。

2023年,忻城县大力推进10个标准化、企业化桑蚕基地建设,从试点先行到以点带面,从示范引领进而全域发展,全面改变桑蚕产业“散种散养”业态。聚焦养蚕标准化和流程化,该县在多个桑蚕产业大镇建立4个标准化桑蚕种养示范基地,建成示范桑园1250亩,共建立小蚕共育蚕房2.9万平方米,与龙头校企合作,量身打造5G“智慧蚕业云平台”,建立“六化五统一”标准流程,推进从桑园管理、蚕种孵化到养蚕出茧的全链式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采取大数据分析、远程视频语音交互、信息服务等方式,实时指导农户自主规范化管护,“保姆式”帮助解决种养过程问题。农户养殖周期由原来的约1个月缩短到14天左右,每年可以多出10余批次蚕茧,农户养蚕成活率从60%提高至95%以上,养蚕产量提高30%以上。

同时,“引凤筑巢”大力推动“湾企入桂”,引进深圳龙头企业深圳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与广西企业合作共建粤桂协作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投入广东财政帮扶资金7326万元,建设育蚕养蚕车间、蚕茧收烘仓库、加工工厂和综合服务中心等。接下来,随着园区一期项目未来建成投产,将贯通种桑养蚕、蚕茧处理、缫丝、织造、印染等各产业环节,推动产业集群从种苗、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到印染加工、服装成衣、副产品综合利用发展。

在提升桑蚕品质、推动品牌标准化方面,忻城县严格规范收购市场、收购质量以及环保等管理,开展品质提升行动,促进桑蚕品质标准统一。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从桑园种植、智能养蚕、缫丝到织绸、服装,每个环节都来源于自有工厂,依托ISO9001、ISO14001等品质认证,重点培植以高端染整和面料生产为核心,向纺纱、织造和服装家纺拓展,全面提升忻城县桑蚕品质,丝绸产品获中国丝绸协会授权“高档丝绸标志”。2021年试产以来,年均产值近1亿元,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产值将超100亿元。(韦继川 阮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