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七十年坚守与创新 首农全产业链守护百姓“奶瓶子”

2025-08-01 17:21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曹译文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郭敏)清晨的北京,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三元梅园·智绘概念馆”的赛博朋克风格玻璃幕墙,店员正在为调制融合非遗技艺的“宫廷凝酪”做准备;与此同时,200公里外承德有机牧场的工人开始收集通过基因组筛选的A2基因奶牛所产的珍贵奶源;延庆奶牛基地的智能系统已自动调节好牛舍的温湿度,确保荷斯坦奶牛在最舒适的环境中产奶——这些看似无关的场景,实则同属于一个宏大的产业链图谱,同属于首农食品集团“奶瓶子”的关键一环。

从1949年老红军牵着仅有的三头奶牛进入北京,到如今构建起覆盖“牧草种植—育种科研—智慧养殖—生产加工—多元渠道”的全产业链体系;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凭票供应,到2024年三元低温鲜奶北京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并远超同类产品,首农食品集团用70余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一部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史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条“从牧草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探寻首农食品集团守护市民“奶瓶子”的密码。

好牛产好奶:从源头定义“奶瓶子”品质

“得奶源者得天下”——首农食品集团深谙优质乳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源头把控,构建一条纵贯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确保每一滴牛奶都拥有可追溯的品质基因。

1754039860795552.png

三元种业赤峰普瑞牧针式喷灌机作业

草原“重生”培育优质牧草。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的3.18万亩优质紫花苜蓿示范基地,绿浪翻滚的景象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退化草原。首农旗下赤峰普瑞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良种、良法、良机综合配套,采用免耕播种、“2+1”“3+1”牧草种植技术和“一杀一封”生产规程,使年平均亩产达到1吨以上,商品率达90%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普瑞牧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4年,普瑞牧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其创新成果不仅保障了三元种业奶牛群的优质饲草供应,更通过改良土壤、遏制草原退化,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每年1.8万吨的优质牧草从这里出发,滋养着数万头高产奶牛,成为全产业链的第一道品质关卡。

image.png

牧场挤奶厅内部

“中国芯”助力奶牛育好种。北京奶牛中心作为集团奶牛产业链的源头,拥有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10个,全国占比超过30%,优势核心群单产突破14吨,是我国奶牛育种科技的“领头雁”。拥有7个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存栏各类种公牛320余头,农业农村部CPI指数百强公牛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2025年最新美国GTPI排名中国冠军、亚军荷斯坦种公牛就是出自这里,年销售优质冻精300余万剂,奶牛国产冷冻精液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国领先。2023年,北京奶牛中心发布我国首款奶牛育种液相芯片,突破国外种源“卡脖子”技术,使我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京奶牛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培育的种牛已改良全国奶牛超过2000万头,推动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不断得到提升。”

智慧机器人提升奶牛“福利”。在平谷区的首农畜牧公司良种奶牛场,一头头经过基因检测筛选出来的荷斯坦良种A2奶牛,在宽敞明亮的牛舍里悠闲地进食、散步、趴卧,立体风扇、喷淋器等智能设施随时将牛舍环境控制在最舒适的状态,而智能饲喂系统使饲料转化率提高15%;奶牛卧床监测设备将乳房炎发病率降低30%。在这里,还为奶牛们配备了瑞典自愿式挤奶机器人,奶牛会自由选择挤奶时间,主动走向挤奶机器人,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奶牛的应激反应。而挤奶机器人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识别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奶牛的身份,实时分析每头牛的产奶量与健康状况,并进行清洁和消毒,提高了挤奶效率和牛奶质量,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奶牛“福利”。三元种业总经理王辉表示:“智能化不仅提升了效率,也让牛奶品质更有保障,我们的原料奶菌落总数控制在1万以下,远远优于欧盟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首农畜牧公司良种奶牛场于2022年12月投产,建有高标准泌乳牛舍1栋,综合牛舍、后备牛舍、隔离牛舍各1栋,饲草料库及粪污处理系统等相关附属设施、奶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理系统1套及粪水收集氧化塘等配套附属设施。牛场设计存栏1000头,现存栏850头,日产优质鲜奶13吨。平谷良种奶牛场作为“平谷农业中关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国家奶业振兴和“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政策导向,符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引擎”的创建要求,符合北京市打造畜牧业“种业之都”的产业定位和产业扶持政策重点。

匠心七十载:以创新丰富“奶瓶子”供给

走进三元食品瀛海工业园,一辆辆大型牛奶运输罐车缓缓驶入,一条条现代化自动生产线全速运转,一箱箱牛奶通过物流链运输销往各大商超,将一杯杯有“温度”的新鲜牛奶送至千家万户。

沿着参观廊道,排列有序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从牧场运过来的生鲜乳到这里,经过杀菌、消毒、加工、灌装、检测等多种工序,几乎每一个步骤都由精密的机器来完成。“在三元食品工厂,MES系统实现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库的全程追溯;在冷链物流环节,IoT设备实时监控温湿度;在终端门店,CRM系统分析消费数据指导产品迭代。”三元食品相关负责人介绍。

image.png

三元食品瀛海生产线

三元食品是一家与共和国同龄的首都乳企,从1949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1949年老红军牵着仅有的三头奶牛进入北京,开启了首都乳品供应的序幕。这一朴素而坚定的开端,奠定了三元食品“品质为本”的发展基因。

时间回到1956年,为了满足首都人民对牛奶的需求,三元食品公司的前身——国营北京市牛奶站成立了。从大蒸锅手工灌装到全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迭代,历经70年发展,三元食品先后首推国内多款创新产品:第一杯工业化生产的酸奶、第一款早餐奶、首款低乳糖酸牛奶、首款原生高褪黑素牛奶……三元推出的PET瓶装和屋装的“72℃鲜牛乳”,采用更低温度的巴氏杀菌工艺,保留更多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活性物质,营养价值和口感纯正度有效提升;三元益糖平风味发酵乳,凭借其低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特性,让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也能安心享用美味的乳制品。还有,产自携带A2基因奶牛的有机A2奶,因其A2β-酪蛋白更易消化吸收,成为高端市场新宠,引领了乳制品行业原生营养创新方向。

相比于普通乳制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难度和生产要求更高。三元食品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不懈探索,筹建了“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国母婴营养健康研究。三元食品首席科学家陈历俊向记者介绍,对母乳进行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一方面可以反映妈妈的营养健康状况,从而指导其健康饮食;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使奶粉的配料配方与母乳更加接近。同时,一个民族的母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民族的营养需求,可以说是民族营养健康的底层密码。陈历俊团队在研究中建立了跨9个代表性区域、多中心、前瞻性母婴营养研究队列,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并应用了母乳组学高通量分析技术。对于队列研究,陈历俊解释:“过去的研究是一个妈妈带着一个样本,现在是一个妈妈带着所有的样本。”“队列、组学已经成为母乳研究的趋势,国外也在这么做。从研究方法上来说,我们与国外母乳研究已经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进入“十四五”时期,三元食品启动“双轮驱动”战略,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并购”推动全面转型升级。在内涵发展方面,公司强化科研投入,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在母乳研究、益生菌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外延扩张方面,通过并购首农畜牧、艾莱发喜等企业,整合优质资源,完善乳业、冰淇淋、奶酪等多元业务布局。2025年,三元食品启动“品牌战略重塑”,聚焦“乳品+”主业,打造“乳品+”矩阵,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固本强基,同时持续焕新品牌形象,更加贴近年轻消费群体;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智慧供应链、精准营销体系和数字化工厂,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

如今的三元食品,已经在全国拥有12个生产加工基地,建立起覆盖生产、加工、配送的全产业链体系,三元液态奶北京市场渗透率90%。2024年2月1日,商务部等六部门正式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品牌认定名单,“三元”正是其中一员。作为中国乳业的标杆企业,三元食品践行“四个服务”,担任历次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重要赛事的乳制品供应商,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等, 2025年再次承担起专项活动乳制品保障供应任务。三元食品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产品创新,更是70年坚守‘只为一杯好奶’结出的硕果。”

老字号新生:用突破赋予“奶瓶子”活力

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三元食品始终扎根首都,坚持科技创新与品质升级。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凭票供应,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转型,三元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先后推出巴氏杀菌奶、酸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等创新产品。三元食品始终坚持“质量立市、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建立从源头到成品的全程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每一滴牛奶的安全与营养。

拥有70年历史的三元品牌,如何在新时代保持活力?首农食品集团给出的答案是:既要坚守品质初心,又要勇于突破边界。

image.png

上地元中心“三元梅园智慧概念馆”开业

image.png

北京市牛奶公司鼓楼店

场景革命:从“卖产品”到“卖体验”。2025年7月,上地·元中心的“三元梅园·智绘概念馆”开业,赛博朋克空间里,新品“宫廷凝酪”的上市引发年轻人追捧,开业首日客流量即突破3000人。同样火爆的还有鼓楼“北京市牛奶公司”茶饮店,自今年4月27日三元食品“北京市牛奶公司”鼓楼店开业以来,消费者自取玻璃瓶排队打鲜奶的场景成为网红打卡点,现打鲜奶备受青睐。三元食品总经理陈海峰表示:“Z世代要的不仅仅是一杯奶,更是社交货币和情感共鸣。”

文化赋能:用当代语言诠释传统。在“北京市牛奶公司”店内,复古海报讲述着1956年凭票购奶的历史;与六必居联名的“二八酱奶茶”唤醒老北京味觉记忆;三元梅园非遗工坊让年轻人亲手制作宫廷奶酪。这种文化叙事成效显著——2024年“三元”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25年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价值从2024年的547.06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610.75亿元,增长约11%,总排名位列182位。

跨界融合:突破想象边界的“乳品+”战略。多年来,三元食品持续为麦当劳、星巴克等重点客户提供定制化乳品解决方案,2024年餐饮渠道营收增长明显。八喜冰淇淋与肯德基、必胜客等多家餐饮连锁企业保持良好合作,2024年营收达14.75亿元。更富创意的是,与宇树机器人的跨界营销——在三元梅园门店表演“科技舞狮”,线上线下获得广泛传播。

面向未来的“奶瓶子”工程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新起点,首农食品集团已锚定新目标——到2027年,有机奶占比提升至20%,数字化覆盖全产业链。更长远来看,首农正将目光投向植物基蛋白、精准营养等前沿领域。

回望首农的产业链建设之路,从牧草田里的科技攻关,到奶茶店中的文化共鸣;从保障基础民生,到引领消费升级,一个清晰的逻辑贯穿始终——以产业报国初心守护“奶瓶子”,以创新开放姿态拥抱新时代。这条路没有终点,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无止境,而首农人的回答永远是:使命在肩,勇毅前行。

当夜幕降临,三元梅园概念馆的霓虹灯依然闪烁;北京奶牛中心的科研人员仍在分析基因组数据;普瑞牧的喷灌系统在星空下开始新一轮作业……这是首农食品集团全产业链的日常剪影,也是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在这里,“奶瓶子”的故事,永远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