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杨玲 记者程家武)六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持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坚持强化食药风险管控、坚持强化食药安全治理、坚持服务食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营造食药安全社会共治氛围,持续提升食药安全治理能力,全市食药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守住了安全底线。
坚持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听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召开全市食药安委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工作。全市9198名干部包保52734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调整成立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市食药安委主任。全市各级食药安委及其办公室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印发市食药安委工作规则、成员单位主要工作职责、食品安全谣言处置工作协调机制和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机制实施意见等文件。
坚持强化食药安全风险管控。全市5.2万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均纳入风险分级监管;动态调整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分级1103家。今年以来,农产品定量检测4201批次,其中监督抽检731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7652批次,药械化抽样327批次,不合格核查处置率100%;全市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3万余家次,检查药品等相关单位6723家次,全面管控各类食品安全风险。
坚持加强食药安全治理。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开展重点问题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针对重点品种,实施“一品一策”精准治理。开展畜禽养殖环节规范用药专项整治巩固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畜禽屠宰“严规范 促提升 保安全”三年行动。加强农兽药科学使用和种养密度管控等源头治理。市场监管、公安、海关等部门组织开展“食安守护”“昆仑行动”“国门守护”和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集中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冒伪劣肉制品等专项整治,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市场监管、卫健、医保部门持续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库)”建设,完成一级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库)”建设189家。持续开展学校“互联网+视频厨房”、大中型食品销售企业可视化监管系统网上巡查。借助触发式追溯监管平台、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加强网售药品监测,及时核查处置问题线索。
坚持服务食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地方标准《中小学校团体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霍山石斛花》获批立项。申报国家标准《六安瓜片茶》。推动修订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霍山黄芽》。全市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50个,总数达1009个,居全省第二。完成霍山石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累计建成“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30个。建成全省中药材GAP基地3个。在金寨县举办全省“十大皖药”规范种植及中药材GAP业务培训班,200余人参加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培训。组织开展食品小作坊“食安名坊”培育工作。
坚持营造食药安全社会共治氛围。率先出台《六安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履职报告制度(试行)》。创新开展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快检工作,快速检测“零距离”服务农家席宴。中小学食堂建立“一键响应”工作机制,投诉不出校门。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站12个。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动开展4A级以上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站建设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进农贸市场、进商超和“端午安康·银龄行动”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进养老院、“药学服务进基层”、安全用药科普基地开放日、食品药品检验公众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定期发布食品药品相关科普辟谣信息。组织食品药品安全“四员”、志愿者、行风监督员、社会监督员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组建成立网约配送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引导食品药品行业自律,开展警示教育。市消费者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诉前调解及消费纠纷调解司法确认工作。今年以来,全市12315热线受理处置食品药品投诉举报425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