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康倩)食品安全是国之大者、民之根本,是必须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民生底线。近年来,滨州市惠民县市场监管局聚焦“明责任、强能力、严监管”三大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助推全县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聚焦“责任清晰”,强化制度牵引,织密全链条“责任网’。一是人员配备“全覆盖”。全链条强力推动法规落地,以人员到位提升管理成效。目前全县23家种养殖企业主体、87家大中型生产经营企业及连锁总部、132所学校和养老机构食堂全部配齐食品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山东牧原公司在疫病防控、产品检验等关键风险点专岗专设安全员;信誉楼商超在生鲜、熟食、粮油等18个重点柜组配备安全员,并设立“专职供货商验厂食品安全员”;惠民一中等学校食堂分窗口设置安全员,实现“窗口化”安全管理,责任到岗到人。
二是职责清单“精准化”。一企一策,靶向定责,指导企业量身定制《食品安全总监职责》和《食品安全员守则》,确保责任可操作、能落地。信誉楼对安全员实行“超期食品一票否决制”,去年拦截下架临期超期食品15批次,形成强大震慑。学校食堂依据《集中用餐规定》,建立“校方总监”与“运营方总监”双轨协同机制,明确校方主“监”、供餐方主“办”,每月开展风险联合会商不少于2次,无缝衔接监管与执行。
三是运行机制“常态化”。推动企业动态更新《风险管控清单》实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并将记录情况作为监管的核心抓手。印迹美誉食品公司强化“日管控”,2024年形成记录超1500份,整改投料记录不规范等风险点27项;县职业中专食堂通过校企总监“联合周排查”,发现并解决食材存储分区不清等隐患28个,形成《每周排查报告》42份,实现过程留痕、患清零。
聚焦“能力过硬”,强化示范带动,树牢高质量“风向标”。
一是精准培训“强内功”。坚持分层分类,针对不同食品生产经营业态需求,举办专题培训班16期,覆盖980人次。实行“培训+考试”模式,确保参训人员真懂、真会、真用。组织监督抽查考核3次,合格率达 97%。
二是标杆示范“树导向”。按照“可复制推广、促整体跃升”原则,精心打造县级示范点20家,涵盖各主要业态。组织同类型单位现场观摩学习8场次,重点推广“信誉楼柜组安全员精细化管理”(一票否决、三级检查)和“学校食堂双总监协同机制”等成熟模式,带动45家食品经营单位、68所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实现显著提升。
三是创新试点“破难题”。针对农村大集监管难点,创新构建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开办者主体责任、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责任、群众监督力量“四方共治”机制。按食品种类分区组建“食安互助组”,由组长兼任安全员,负责传达要求、指导自查,形成“互助组+监管”的内生治理模式,有效破解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难题。该创新试点获国家总局和省市领导肯定,并在全省服务民生创新研讨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
聚焦“风险可控”,强化多元共治,拧紧全过程“安全阀”。
一是压实企业“自查链”。推动企业建立“安全员日自查、总监查履职、总部查门店”的三级内部检查机制,确保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内部化解。在连锁餐饮、大型商超试点开展安全员跨门店互查,尤其在夏秋季风险高发期增加频次,在“相互挑刺”中共同提升。粮屉食品公司通过内部检查整改问题57项,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二是引入社会“监督网”。常态化举办生产经营单位“公众开放日”、学校食堂“你我同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和群众现场检阅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活动26场次,26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有效逼食品经营单位责任落实,提升公众信任度。
三是亮剑执法“强震慑”。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特别是“日周月”机制执行和隐患整改情况,作为日常、飞行、体系等各类监督检查的重点。对未按规定配备人员、落实制度、执行要求等行为,坚持“零容忍”,坚决依法严查。目前已对5起未落实两个《规定》的行为立案调查。将安全员履职情况纳入“食品安全红黑榜”评定标准,大力开展“找红榜促消费”活动,形成强大舆论监督和正向激励,目前已累计发布99期,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