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阳新县梁公铺村铺锦绣,乡村振兴绘新图

2025-11-05 10:20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罗臻 梁传钢)深秋的阳新县白沙镇梁公铺村,仿佛被岁月精心晕染过的一幅巨幅油画。信步村头,最先涌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燃烧到天际的绚烂。村旁漫山的乌桕树和枫香,早已褪去青衫,换上了赤红与金黄的华服,在澄澈如洗的碧空下,交织出最浓烈的色彩。

今年来,梁公铺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联合阳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村工作队,以“党建红”为引领,串联“生态绿”的资源优势与“典型领”的精神力量,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基础强、乡风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筑牢“桥头堡”,让组织“强”起来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梁公铺村的蜕变,首先从建强村级党组织开始。

选优配强“领头雁”:村党支部以换届为契机,将一位有思路、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能手梁锦选为支部书记,同时吸纳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进入“两委”班子,为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整体战斗力。

激发党员“细胞”活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但形式不拘一格。会议开在田间地头,党课讲在产业基地,组织生活与解决村民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让每一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在政策宣传、技术帮扶、矛盾调解中亮身份、作表率。

“党建+网格治理”:将全村划分为若干网格,由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员,负责政策传达、信息收集、便民服务等工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实践缩影:在推行“厕所革命”初期,部分村民观望、抵触。几位老党员率先拆除了自家的老旧厕所,并组成“党员劝导队”,挨家挨户讲政策、算健康账、环境账。党员的带头,迅速打破了僵局,使得这项惠民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找准“金钥匙”,让产业“旺”起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梁公铺村党支部深谙此理,他们立足村情,精准施策,走出一条“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新路。

盘活资源,唤醒“沉睡”资产:针对村里闲置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劳务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土地350亩,引入报废汽车拆解资源再生利用项目,通过组织闲散劳动力,承接小型工程,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报废汽车拆解资源再生利用项目,摒弃了过去废旧车辆处理“小、散、乱”的旧模式,将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拆解生产线和环保处理设施。通过对报废汽车进行精细化拆解,可将钢材、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高效分类回收,变废为宝,形成“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闭环。

在梁公铺村以党建引领绘就的“锦绣图”上,产业兴旺的笔墨从未局限于一方。除了党员带头兴办的绿色循环经济项目,另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动脉”正随着106国道的车流日夜不息地搏动——这便是由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广泛参与的交通运输业。

近年来,梁公铺村党支部敏锐地抓住其毗邻106国道的独特区位优势,将发展“路缘经济”作为推动村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交通运输业的市场前景与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并引导村民依托国道“黄金通道”,闯出一条车轮上的致富路。

在党支部的有力推动下,梁公铺村的交通运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全村已有40户村民购置了各类货运车辆,奔跑在106国道连接全国各地的运输线上。他们中,有的从事专线物流,有的承接散货运输,车轮滚滚,不仅跑出了个人家庭的富裕生活,更跑活了全村的经济。

从梁师水投资五千万的绿色拆解大项目,到40户村民组成的交通运输队,梁公铺村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大项目顶天立地,小个体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这背后,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村党支部如同一名高明的“导演”,既引来了带动全局的“龙头项目”,也扶持了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共同奏响了梁公铺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书写“新画卷”,让宜居环境“靓”起来

近年来,梁公铺村党支部坚持“内外兼修”,在强力驱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将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作为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头号民生工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从“出行难”到“路路明”:照亮乡村振兴前行路。“以前晚上出门得打手电,深一脚浅一脚,现在好了,全村亮堂堂的,心里也亮堂了!”村民梁师金的朴素话语,道出了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最直观变化。

梁公铺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此次升级实现了全覆盖,共计安装路灯500多盏。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温暖明亮的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也点亮了乡村的夜生活,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擦亮生态宜居新底色,村容村貌的蜕变,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水塘改造11口:对全村所有水塘进行了清淤、护坡、植绿等生态化改造,昔日淤塞浑浊的“臭水塘”变成了水清岸绿的“风景线”,既恢复了蓄水灌溉功能,也成为了村民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厕所革命”惠及300多户:将传统的旱厕改造成清洁卫生的水冲式厕所,这一场“小角落”里的“大革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有效预防了疾病传播,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从“无处去”到“有乐处”:构筑乡村精神文化新阵地。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梁公铺村高标准建设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这里配备了健身器材、篮球场和文艺舞台,迅速成为了全村最热闹、最具人气的“文化心脏”。

如今,广场上白天有老人散步、孩童嬉戏,夜晚则有妇女们跳起广场舞,节假日还能举办文艺汇演,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凝聚了乡村的“精气神”。

驻村第一书记柯志军表示,通过党建引领,梁公铺村成功地将发展成果转化为了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实现了“面子”靓丽、“里子”充实,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锦绣画卷,正在这里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