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百元一日聚”为银发经济注入新活力

2025-11-11 15:19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李方冰

“十五五”期间,中国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随着超过3亿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持续升级,发展适老产业不仅是现实的迫切要求,更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当市场需求从“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乐”跃迁,市场供给能否及时响应?近日,记者围绕银发消费新业态“百元一日聚”,在上海展开实地调查。

工作日上午10时许,上海某商场刚开门,曹先生就和老街坊们走进一家“一日聚”餐厅包厢。核销手机订单后,老友们在包厢唱歌、聊天。中午准时开餐,12人围坐享用6道冷菜、12道热菜。下午继续在棋牌与歌声中度过,直至晚上7时左右用过晚饭,众人尽兴而归——这种人均百元的一日聚会,正成为城市活力老人的消费新选择。

在距上海两百多公里的江苏常州,升级版“多日聚”也初具形态。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内,一家酒店推出面向退休人群的三天两晚套餐,包含食宿和KTV、棋牌等娱乐项目,期间顾客还可自行探访酒店周边的拈花湾、灵山胜境等景点。

这类聚会消费打破了传统餐饮文旅对节假日高峰的依赖,盘活了非热门时段资源,并催生了“共比邻”“馨乐汇”“壹天聚乐部”等行业品牌。据行研机构统计,“共比邻”年均服务人次近百万;“馨乐汇”在上海开设5家门店,会员超4万人。

“百元一日聚”的兴起,离不开“活力老人”群体的壮大。“共比邻”后台数据显示,客户主要集中在50岁至75岁,平均年龄约63岁。他们精力充沛、消费意愿强、热衷社交,并具备一定数字化能力。

“刚退休那会儿可能还享受清闲的滋味,时间长了,孤独感就上来了。”62岁的陈兰香是“一日聚”的忠实客户,近年来还通过“多日聚”去过全国十余座城市,“我们都有老同学、老街坊、老同事……老年人不愁找不到人聚会,就怕没适合我们的地方。而且出来玩,还能交到新朋友。”

“刚开始担心去外地被骗,我女儿还特地帮我上网查看公司是否正规。”初闻聚会消费,陈兰香也有顾虑。她并非个例,许多老人在小程序下单前,都会前往公司办公室,与客服当面确认。陈兰香说:“去过一两次,感到没问题,才放心下单。”

由此可见,面对老年人谨慎的消费习惯,经营主体还需为银发消费注入更多确定性,以赢得更大信任。

上海市民曹先生就曾遇到“不靠谱”的银发聚会旅游:“项目价格看着实惠,但一到地方就拉着你上课推销;遇上台风、暴雨行程延误,也不给解决问题;下错单还不能无条件退款。这些机构很多都是小个体户,随时关门,根本不考虑经营口碑。”

“‘信任’是银发经济的生命线,所有创业者都需要秉持长期主义。”在“共比邻”创始人康嘉看来,急功近利在银发产业行不通,“行业乱象会让诚信经营的企业承受质疑和压力。促进相关市场规范发展,则需要监管部门和市场共同探索有效路径。”

康嘉认为,吸引年轻人投身养老产业,关键在于重塑社会认知。银发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给当代年轻人的是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未来的养老产业,很可能重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路径,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企业共生的产业生态。

银发经济是“老”经济,更是“新”经济。“60后”等新一代老龄群体需求,正从衣食住行等生存型消费,转向健康、社交、娱乐等多元发展型消费。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显示,上海新银发群体中,近半数新老人“偏好功能创新而非低价”,超四成“愿意为高品质产品多花钱”,超三成赞同“消费是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对新产品、新场景有浓厚兴趣”。

发展银发经济,需要构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朱荟等专家指出,老龄产业相关政策应着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市场化运营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政策工具体系,尤其要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工具创新,保护老年群体权益,促进银发经济健康发展。(陈潇雨 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