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彦娟 记者胡毅)湖北省嘉鱼县将社会餐饮“监督码”作为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核心抓手,不追求“一贴了之”的表面覆盖,而是通过“点上示范、线上延伸、面上覆盖”的策略,着力在推广的深度、广度和实效上下功夫,推动“监督码”从“有形覆盖”向“有效使用”深刻转变。
在“点”上发力,打造示范样板
坚持“试点先行、培育典型”的原则,精心选取一批基础设施好、管理水平高的商圈餐饮、学校食堂及品牌门店作为首批应用示范点。市场监管部门组织86人次下沉,“一对一”指导商户完成“监督码”的申领、张贴和使用培训,确保将其张贴在醒目位置,并熟练掌握通过“监督码”接收、处理消费者反馈的全流程。
同步向示范点宣传推广食安封签使用,并聘请27名网约配送员、20名大中学学生代表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协助开展食品安全监督,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精细化打造,形成了首批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样板,发挥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辐射效应。
在“线”上延伸,实现有序拓展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沿着“行业线”和“区域线”双线并行,稳步扩大“监督码”的应用覆盖面。
行业线拓展。根据餐饮业态和规模差异,分类制定推广策略,从中大型餐馆逐步向小型餐饮、小吃店、饮品店、单位食堂等延伸,确保各类主体“推得进、用得顺”。已覆盖学校食堂58家、养老机构14家、中大型餐馆15家、连锁餐饮店45家、单位食堂3家。
区域线扩展。遵循“城区先行、乡镇跟进”的路径,将“监督码”推广工作从中心城区逐步辐射至各乡镇、街道及农村地区,实现以点串线、有序推进。同时,加强部门条线协作,形成市场监管牵头,教育、民政、文旅等行业主管部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在“面”上覆盖,构建共治格局
致力于将“监督码”的应用价值从空间覆盖升维至机制构建和社会认知的深度覆盖。
强化宣传引导面。多渠道宣传“监督码”的功能与价值,重点告知公众“怎么扫、扫了有什么用、反馈了怎么办”,提升消费者扫码监督的意愿和商户维护应用的主动性。
深化数据应用面。投资126万元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将赋码餐饮单位纳入平台管理,加强“监督码”后台数据的归集与分析,将消费者的评价、投诉和建议作为监管执法、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推动监管模式向主动发现、精准干预转变。
优化响应处置面。着力完善“扫码-反馈-处理-回复”的闭环管理机制,压实各方责任,确保每一条公众反馈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回复,以实实在在的处置效果提升“监督码”的公信力和生命力。
下一步,嘉鱼县将继续坚持“重推进、求实效”的原则,在深化应用、优化机制上持续下功夫,让“监督码”真正成为连接消费者、商户与监管部门的智慧桥梁,持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